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竞争中国风机市场 外企构思低价策略

2010-12-08 15:56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德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价格、中国供应链、中国员工,如今又有了中国CEO。” 

11月19日,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简称苏司兰中国)举行媒体见面会,将于12月1日履职的首席执行官何耀祖如此介绍自己。 

何耀祖的介绍很耐人寻味:他介绍的是自己,表明的则是苏司兰中国意图通过进一步本土化来降低产品价格的策略。 

不光是苏司兰,维斯塔斯、恩德能源等著名外资风机制造商,均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低价策略的兴趣。采用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尽可能采购中国零配件,在中国制造,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正成为外资风机制造商竞争中国市场的普遍选择。 

欲在中国打“江山” 

中国的风电市场容量增长较快,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中国已成为外资风机制造商欲占领的一块热土。 

但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容易。在中国风电市场,风机制造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已有80多家整机制造商,其产能远大于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可再生资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调查,在每年新增装机容量中,金风科技、华锐、东方电气等国内企业占据其中约70%的份额,外资企业全部加起来才只占三成。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竞争。据了解,中国风电场的风机中标价格最初可以达到1.3万元/千瓦,而现在报出5000元/千瓦都不一定能中标。国内一家风机制造商负责人说,大家都说竞争中国风机市场困难,因为业内企业越来越多,所以大家只好采用一个方法,那就是压低价钱。 

这是外资企业不得不接受的一项挑战。在10月中旬举办的国际风能大会上,GE能源中国区总经理刘宏、维斯塔斯中国公司总裁唐玛勒等人皆表示,他们不可能因为价钱不断降低而放弃。中国市场太大了,企业不可能不动心;而激烈的竞争意味着,如果能在中国打下一片“江山”,就能在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一个不利因素是,如果仍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运作,它们就很难把成本降下来。德国风机制造商恩德能源中国首席执行官叶凯森表示,受多方面原因影响,中国企业的风机产品成本普遍较低,国外企业则很难把成本降下来。这是他们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能源结构在2020年实现15%非化石能源的目标,至少在未来十几年,风电还有快速发展的空间。这意味着,对于志在竞争中国市场份额的外资企业,有充足时间进行市场布局和调整,而不用担心市场发生巨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