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会展正文

大批“80后”“90后”青年学生 与世博共成长

2010-12-28 09:36来源:新华网关键词:世博会低碳垃圾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受世博园区众多用废旧利乐包制成的长椅启发,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设计了一个实践题目:小小利乐包如何有效回收?52名同学不仅深入地铁站、商业街和居民小区展开问卷调查,还设立了两处回收站,一边向消费者宣传环保知识,一边用自己制作的小礼物换取居民手中的废旧利乐包。

世博激发关爱

世博会历史上,上海世博会首次选择“城市”作为主题,这是因为中国以及全世界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代。为此,上海多所高校的学子不约而同将关注目光和帮扶举措投向外来务工人员。

与漫长的世博筹备工作一样,上海金融学院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青年夜校已开办了六年。世博之年,13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办学者行列,他们不仅讲文化课,还举办励志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工厂合建实践基地,进一步规范了夜校服务体系。

“我们将青年夜校的学员都设为飞信好友,及时发布课程和活动信息供其选择;我们还以课题组为单位开设了QQ群,在学员间开展集体讨论、资源共享。正是外来务工人员对知识的渴求,激励我们将夜校办下去。”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08级学生林广樑说。

上海电机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陈斌等四人,将自己的同龄人——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作为调研对象。他们的建议是:政府和社会机构不仅需要开办免费夜校,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还应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帮扶制度,开设专门的短信平台,同时加强人文关怀,鼓励政府部门员工与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开展结对帮扶。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08级学生吴钟媛则与同学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开展服务策略研究。她从中感悟到:“希望在充满爱的城市里没有边界,所有孩子都是城市最棒的礼物。”

在责任担当中成长

只需看一些上海高校今年围绕世博展开的实践课题,就能强烈感受到当代青年的激情与活力:基于世博实践的大型展会垃圾处理调研、世博园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现状分析及推广建议、将汽车尾气用于发电的实践调研、后世博时代绿色汽车推广方案、世博会对大型会展活动通关便利化的启示、低碳物流调研、城市景观水域现状调研及改造方案研究、城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机动车清洗场站升级与市容建设良性互动调查等。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2009级学生项凯等七人开展的上海湿地保护和开发法律制度调研,对上海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管理办法提出了10条修改意见,并建议尽快制定地方性湿地保护条例。

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孙佳慧等15人通过系统梳理“依法办博”经验,提出了世博后法治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例如,对志愿者保护颁布专门法律,为各类志愿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制定低碳环保领域的纲领性法律,以法律制度保障低碳目标实施。

上海师范大学艺术传达专业2007级学生李皓婷等四人,围绕“低碳世博”,精心设计了近20个低碳生产认证标志,以“民间预演”的方式填补了“国家空白”。

她们的指导老师陈晶说:“大学生受世博启发,开展低碳生产认证标志设计,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现实意义,反映了当今青年不仅有爱心、有才智,更有可贵的担当意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世博会查看更多>低碳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