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水电安防:怒江断裂的活动性最弱

2011-04-01 17:30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水电怒江电力安防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中国科学》杂志2008年第5期上发表的《基于GPS资料约束反演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一文的GPS定位分析,在滇西的38条主要断裂中,怒江断裂是所有这些断裂中活动性最弱的。在走滑位移排序中,怒江断裂排在倒数第二,而排在倒数第一位置的得雨错—饮马湖断裂,在倾滑位移排序中处于第 9位;怒江断裂在倾滑位移中排在倒数第四,而排在它后面的三条断裂均是走滑位移分量的佼佼者。综合来看,怒江断裂的滑动位移最小。由此可见,我们正是用孙文鹏认为科学的GPS方法,得出怒江断裂的综合滑动位移最小的结论。只可惜孙文鹏对此,却一点都不知道。

其实,老专家质疑怒江的问题,还远不止是不了解情况的瞎说一气,而且还有很多科学概念上的错误。例如,对于怒江断裂徐道一说:“肯定没有缝合好了,要是这样的话,高差还有这么大吗?河底的海拔高度1900米,两岸高黎贡山、梅里雪山高度都在5000米,这样一个高差3000多米,河床还在往下沉。青藏高原还在往上抬升,抬升成世界屋脊。几十万年都不上升了它能成世界屋脊吗?只有往上长的速度超过了山顶风化剥蚀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往上长。”

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只有逆冲断裂的地震,才能让板块的地表向上抬升。逆冲断裂地震的典型特征是一侧的地表上升,和相对另一侧地表的下降。所以,既然怒江两侧的高山都在5000 米,那么一般可以断定,怒江没有发生过逆冲断裂地震。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青藏高原的抬升,不是受怒江断裂活动的作用,而一定是在怒江周围的其它断裂上发生的逆冲断裂的结果。所以,怒江两侧才会整体的上升。例如,汶川大地震就是一次逆冲断裂,它就造成了青藏高原一侧的板块的抬升。目前怒江两侧的高山基本同高的现实,恰恰说明,几万年来青藏高原不断抬升的原因,不可能是怒江断裂运动的结果。这个结论也完全与我们GPS观测分析、以及实地勘探的结论相吻合。

对于这一点,老地质专家可能心里也是清楚的。例如,当记者问到判断怒江断裂活动的依据是什么的时候,徐道一说:“为什么活动呢,现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它在动,还在抬升。世界屋脊或世界第三极,地形图上就可以看出来了。中国地形图,青藏高原多高,它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不是活动的,难道是死了?如果它死了地形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大区域上升得最高的,具体讲三江并流这一块,云贵丘陵地,高差很大。”

这说明,徐道一也承认活动的地质断裂绝不止是怒江,而是三江和云南贵州一带广大的区域。根据国家颁布的地质区划图来看,谁都知道金沙江的地震风险就明显高于怒江。不过,当记者问到“金沙江上也有断裂,但我们也在金沙江上建了水电站。”时,孙文鹏只是极为简单地回答说:“对,也是很危险的。”就不肯再继续往下说了。其实,这才是专门炒作怒江问题的关键点。

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杨子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受到板块运动的挤压,青藏高原还在不断抬升,该地区确实都是地震高发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社会上一直存在着关于地震高发区能不能建水坝的争论。另一方面,到底哪一条断裂的地震危险程度最高。对于第一个问题,在汶川大地震之前一直争论不休,尽管水电科技工作者一再强调现有的科技水平可以保障大坝的抗震安全,但是,反对建坝的环保人士绝不认可。特别是他们以龙门山断裂带上的紫坪铺水电站为例子,强调一旦发生7级大地震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非常凑巧,远远超过7级地震的汶川地震正是发生在紫坪铺水电站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不仅紫坪铺水电站没问题,震区内几百座水电站和2千多座水坝,竟然无一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这应该说,事实已经对地震高发区内能否建水坝的争论,作出了回答。

然而,由于反对怒江建水坝一直是国内某些环保人士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迎合这一点,老地质专家炒作怒江的方式,就是必须要把怒江说成是最危险的。从而让人们觉得,即使所有水坝都经受了汶川8级大地震的考验,但是在怒江上建水坝还是不安全的。如果,他们炒作的热点,不是国内某些环保组织所热心的怒江,就不会得到这些环保们的鼎力支持,也就达不到炒作的效果。所以,无论是根据我国地震的观测数据,还是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图,都说明金沙江的地震风险高于怒江、尽管老地质专家们也承认金沙江建水坝很危险,但是,他们绝不会对金沙江的水坝感兴趣。所以,老地质专家们绝不肯去比较金沙江建坝的地震危险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