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甘当一名出色的士兵——记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夏晓宾

2011-04-06 11:33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国家电网山东青岛供电公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不断更新,夏晓宾就夜以继日地学习追赶。此时的他,已经由一名初中生成长为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带头人,练就了一身查找故障原因的绝活。比如,他不到现场便能根据描述的情况判断出故障所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帆赛在青岛举行。8月1日9时30分,直接为奥帆基地供电的东海路变电站忽然发出直流接地的告警。奥运会开幕在即,如果此时奥帆基地断电,后果不堪设想。变电站负责人第一个就想到夏晓宾。

此时,夏晓宾正在南京路变电站工作。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前往东海路变电站。可由于走得太急,他没带奥帆委专门发放的证件,任凭他怎么解释,东海路变电站的武警战士都不准他进入。他只好一边找人给他送证件,一边联系值班员到现场查看设备情况,再描述给他听。根据值班员传达的信息,夏晓宾判断可能是某个设备绝缘出问题了。这时证件送到了,夏晓宾进入现场一看,果然就是一段线路的绝缘性能降低。

“这就是经验,像老中医看病,通过望闻问切就能判断出你得了什么病。”夏晓宾就像一位电网的“老中医”,电网哪儿出了毛病,他都能手到病除。现在,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如果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都会给夏晓宾打电话求助。“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问题,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找到我。”夏晓宾笑着说。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

1979年参加继电保护培训班的60名同学中,大部分人都走上了管理岗位,夏晓宾是唯一一个还留在继电保护班组的。三十多年来,夏晓宾放弃了许多机会,始终坚守在继电保护岗位上。他说:“人各有志,我就喜欢踏踏实实地把技术活儿做好。” 

1985年,由于在专业上表现突出,单位负责人让夏晓宾担任继电保护班的副班长。可他谢绝了这一任命,理由是他只想全心全意地做技术。“当时我觉得当班长后,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就少了。”夏晓宾说,“我从来都不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我不想当将军,但我同样积极要求上进,我就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点成绩,做个好士兵!”从那之后,几乎每隔几年,夏晓宾就能得到提拔,可他每次都放弃了。

当年和夏晓宾一起参加继电保护培训、现任青岛供电公司变电工区副主任的刘光毅说,夏晓宾把名利看得很淡,他一心扑在专业技术上。

在夏晓宾眼里,一次技术突破、一次技术创新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一直喜欢动手制作的夏晓宾,把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投入了创新工作,常常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

刚工作时,夏晓宾便注意到设备和变电站的图纸常常会因为使用频繁而变得模糊不清。后来,他负责的变电站越来越多,每座变电站都有一百多张图纸,累计起来超过了1万张。图纸的管理变得非常麻烦。

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图纸?2000年,夏晓宾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整整一年时间,夏晓宾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绘图上,一张图一张图地画,终于把1万多张图纸全部绘制进计算机。这使得青岛供电公司在山东率先实现了继电保护微机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管理费用。

“在工作中,我总会想办法把工作以最快的时间、最巧妙的办法完成。”夏晓宾说。就这样,夏晓宾守着继电保护这块高地,专心地学习、研究、创新。直到1999年,为了带动更多的同事成长进步,已是继电保护高级技师的夏晓宾才接受副班长的任命,2005年成为班长。

如今,夏晓宾的继电保护班有36名成员,夏晓宾是资历最老、学历最低的,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服他。“夏工的水平相当于继电保护专业的博士后呀。”2005年进班组的本科生徐志根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山东青岛供电公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