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抢盐潮”显示核电科普长期缺位

2011-05-05 09:48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核电科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登陆国家环保部网站,公众可以从“日本地震核安全相关信息”专题看到3月11日后我国各地区每天的环境辐射监测结果。此外,电视、报纸和广播以及各地举办的核安全展览也在传递着与核安全有关的情况。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国公众正是以这样的方式高频度地接收“核”信息。“福岛核事故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公众科学、客观认识核能的契机。要让大家认识到核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安全

的前提下利用核能、发展核电。”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但是,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对核电信任多少?

核电站到底安全吗?福岛核事故掀起了人们对核电站安全可靠性的重新思考。而在国内,核事故、核泄漏及种种质疑和讨论,成为近期老百姓谈及最多的话题之一。

3月中旬,《新京报》“京报调查”围绕公众了解核知识的程度作了一个专项调查,相关数据如下:在所调查人群中,77.4%的人高度关注日本核辐射事件,有70.8%的人担心核辐射扩散至中国;在对核知识了解的程度方面,一般了解占到48.4%,比较了解占14.8%,完全不了解占3.0%,不太了解占32.8%,非常不了解1.0%;而当问及是否同意在其所居住的区域建立核电站时,反对者占了将近一半(47.9%),远远多于同意人数的比例(12.4%)。

如何佐证以上的调查数据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地“抢盐潮”足以反映公众心态,“造成公众这种行为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大家对核电的认识不够。这也说明我们对核电的科普宣传工作的长期缺位。”

2010年,大亚湾核电站一根小小的核燃料棒出现的裂纹,曾被误认为“事故”而引起了部分公众的恐慌。这次事件也让中国核电界认识到公众对核电认知的重要性。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长申曾在接受本报记者时表示,目前国内公众对核电的认识还是有限的,随着新建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和公众对核电的认识的深入,科学、规范、有序地将核电站运行信息向公众公开是可以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公众对核电的了解,降低核电在公众心目中的神秘性,也能减少不必要的猜测。

就在此次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中国科技馆的科学讲坛邀请核电专家通过讲座向公众普及核能与核安全知识;中国科协、中国核学会等单位和组织先后举办“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通过媒体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此外,一些各级的地方政府和核电企业也组织了相关的科普宣传展览,让公众全面了解核电。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很多人希望通过公开途径了解核电,也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掌握核辐射防护知识。而核电基本原理、我国核电的规模、安全性及核泄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核辐射防护等,都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越陌生越担心

公众参与是核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对核电的接受度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核电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德国就是如此。

“我深感对核电的讨论和透明度不够,才会引起很多人误解。在法国,是否发展核电经过了全民讨论,包括家庭妇女都参加。福岛核事故没有影响法国发展核电的方向,这是因为群众了解核电,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国务院研究室范必副司长在其微博中写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