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始建于1968年的110千伏岩门变,距离市中心30多公里路程,1972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近四十年来,先后有11任站长、100多名值班员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印记。在那个“军工老大哥”的年代,她同样肩负着遵义电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使命,坚强的守卫着所辖军工单位的可靠供电,带领遵义电网创造一个个辉煌成绩。如今,从充满着陈旧气息的斑驳历史中,再一次激起了我们对她的关注,还有那些为此作出贡献的老一代电力工作者。
岁月留痕
“大跃进”、“大三线”、“备战、备荒”、“打不烂的大后方”……在了解岩门变的岁月痕迹中,这些满是熟悉却又充满神秘的词语充斥着自己的神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大跃进”之后进入第二轮大建设时期,黔北高原以独特的山区优势,成为贵州“大三线”战略后方的重要聚集地,按照当时“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一批重工业能源、战备、医疗等项目陆续迁入遵义。作为保障大批“0”字号系统基地的电力供应,岩门变等一批电力建设项目列入发展计划,国家先后从上海、江苏、山东、华北、东北等电力部门抽调一大批干部和技工,支援贵州电力建设。
在查阅当时的相关资料中,电力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困难和阻力很大。由于对“靠山、分散、隐蔽”建设思想的片面理解,“隐蔽”工程一度演化为“进洞”工程,给电力工程施工、运输、安全等造成很大障碍。岩门变地处两座石崖夹击当中,地势狭窄,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大多依靠人拉肩扛,人工凿挖,同时还要随时防备着洞体垮塌、被坠石砸伤的危险。
今年50岁的程仁林,1984年从部队退伍进站工作,也曾经参与了其中一台主变的安装。“至少也有三四十人,木棒、滚筒、套索,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回想起主变运输安装的过程,他至今依然记忆犹新。首先租用大型平板车将变压器箱体托运至离站最近的地方,几十人围在主变四周,利用手中的简易工具,塞木桩的、拽绳子的、垫滚筒热闹极了,时不时有人被挤到路边田坎下,弄得全身都是泥巴,但没有人顾及这些,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一点一点将重达几十吨中的主变拖拽至洞中,整个运送过程和安装调试要经历一两个月时间。从他的描述中,依稀能够感觉到那风尘如歌的岁月。
因施工难度异常艰难,当时就有桐梓发电厂等一些原设计进洞的电力建设项目,在经过数年的勉强施工,始终无法解决运行噪声、灰场、防洪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而被迫下马,造成很大浪费。仅从当时贵州境内建在山洞内的遵义岩门变、安顺平坝变两座110千伏变电站来看,“进洞”工程推广的效果并不显著,其中开掘的难度和生命财产威胁是阻碍“进洞”的主要原因。
除了建设难度大,1968年岩门变建设期间,全国“文革”浪潮风起云涌,电力施工队伍派性斗争时有发生,建设工程时停时续,1969年在距离遵义100多公里的清镇发电厂建设中,就发生举国瞩目的派系武斗,动用步枪、轻重机枪、土坦克、炸药包等,造成设备毁损严重,厂房弹痕累累。在岩门变投运的前几年,还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在变电站站岗,以防止任何势力的破坏。
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老一代电力建设者们舍生忘死,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实施电力能源基础项目建设改造,电力建设取得瞩目成就,至七十年代中期,全省电网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5.05万千瓦,建设完成以110千伏为骨干,以省会贵阳为中心,连接遵义、凯里地区等六大区域全省统一电网。电力建设基础的不断增强,强力支撑了一大批“三线”建设工业、国防、能源等建设,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为改善贵州落后的经济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三线经济”,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艰难岁月
见到李明高是在他家楼下的岗亭旁边,已经七十六岁的他满头白发但面色红润,看起来容光焕发,是最先到变电站的几个元老之一。
1973年秋天,李明高从省城贵阳调来岩门变电站当站长。当时站里有十几个人,分两班倒,每班七八个人。而李明高带着一家人就住在紧挨变电站的一处简陋的房子里,一直到80年退休,七年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88年出版的《遵义供电志》里面,有这样一段关于岩门变的描述:岩门变电站远离遵义市,地势偏僻,值班员在接班时,需要带上几天的粮食和蔬菜,若遇冰冻大,断炊情况时有发生。
生活上的困难令曾经在岩门变电站上过班的员工颇有感触。粮食、蔬菜等基本的必需品都得自己想办法。那几年,李明高召集站里值班员在站外的边上,开了一溜山地,种些白菜,但产量很少,大多还是到附近的农民菜地里买一些,那些年,白菜帮子煮汤就饭,就是最好的美食了。
还是有肉吃的,基本上一个星期能吃上一回。李明高谈及吃肉的事情,脸上拂过一阵开心的笑容。肉的来源主要靠几个军工厂救济,除了逢年过节,每个星期厂里都会派人送来一些,虽然数量不多,也能打打牙祭,大家伙已经很知足了。当时他还在站里养了20只鸡,可是没长大就被山里的老鹰给叼走了。他曾经眼睁睁的看着院子里吃食的小鸡,被山鹰一个俯冲就拎跑了,让大家心疼了好几天。
变电站当时没有围墙,是用铁丝沿着设备外围拉的围栏。变电设备的防护能力很有限,有几次曾遇到从山上掉下来的野兔、耗子什么的,掉在主变出线的端子上,造成设备短路,给设备的安全维护造成很大麻烦。
“曾经有一个疯子都光顾过这里。”“恩?……”我们很好奇。
那时在主控室控制屏后面安了两张床,给值班员休息用的。一天晚上大概八九点钟的光景,值班员从外面开关场巡视回到主控室,准备在里面取个东西,猛然看见一个穿着破烂,披头散发的女人躺在床上,着实给他们惊出一身冷汗。值班员立马喊来了李明高,大家壮着胆子问她,才知道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病人,窜到变电站来了。说起这些,李明高从椅子上站起来,用手比划着当时的情景,很是兴奋。从他的讲述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当时窘迫的工作环境。
从1984年进入变电站上班至今,27年的变电生活程仁林有17年是在岩门变度过的,如今仍然坚守在岩门变。“估计要陪伴这些老伙计一直到下岗了。”从程仁林一脸平静的眼神中,显然已经习惯了长期以来默默的坚守。
那时,变电设备大多属于“苏制”产品,操作起来十分不便,尤其是破冰刀闸,在操作时,需要两个人使尽浑身力气,合力切拉,老式的开关油桶能够一次容纳五个人钻进油桶里面操作,每次检修开关,几个小时下来,全身沾满了油污,个个像个泥鳅似地。
“最难过的还是那些值班的日子。”程仁林说,自己有皮肤过敏的病症,那时,每班往岩门变运送人员的是一辆敞篷卡车,从市里到变电站30多公里的土路上,交接班人员都是站在卡车的车厢里。天热时一身灰头土脸,到了站里连耳朵里都能抖出灰沙出来。冬天更是寒冷交加,刺骨的冷风打在脸上格外疼痛。有几次卡车走到半路上,程仁林满身就生起“荨麻疹”,脸肿的像发酵的面团,不得不转车回去输几天液才好得起来。
永远的岩门变
提及岩门变有可能面临拆除的问题,“那是必然的事情。”李明高说,变电站现在还在运行的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在后来建设的变电站里面已经找不到踪迹了,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日渐成熟,像这种已经找不到配件的古老设备,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电网的快速发展。
从李明高担任站长以后,局里面就有了规定,凡是新进厂的男青年员工,必须先到岩门变电站进行学习实践,一方面是培训,主要还是对精神上的磨练。曾经也在岩门变当过站长,陪我们到变电站了解情况王武康就告诉我们,当时他坐着敞篷车,沿着曲里拐弯的泥浆路到变电站上班时,心里面都凉了。
虽然环境很艰苦,但在那里经过锻炼的人,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具体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很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李明高说,那时变电站只有一台兵乓球桌,那是站里唯一的娱乐设施,人的思想浮动很大,尤其是年轻人,难免有开小差的情况。为此,李明高颇费了不少心思。时常找他们谈心,组织学习,开展技能竞赛,并利用空余的时间和大家一起种菜,到几里外的小河边摸鱼给大家改善生活。总之不能闲着,日子久了,肯定会出问题。
“对那个地方来说(岩门变),还是有很多感情的。”毕竟岩门变曾经在遵义电网的发展道路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如果说岩门变给现在的电网留下什么的话,我觉着应该有一种精神,需要传承和发扬。”从技术层面来讲,以前设备的操作技术已经无法和现在同日而语了,但对于在岩门变呆过的人来说,那种旺盛的斗志会永远留在大家的心里。
站在岩门变狭窄的开关场里,沉寂中,在高达数十米的岩壁底部,形成两孔半开式深幽高大的岩洞,抬眼仰视,岩洞如双眸般透向前方,昭示遵义电网建设者励精图治展望发展的精神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25日,仁怀市人民政府印发仁怀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仁府办函〔2025〕2号)。要求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电力调度机构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控制停电范围;尽快恢复重要输变电设备、电力主干网架运行;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重要电力用户、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电力供应。同时,电网企业迅
沿着玉新高速困牛山收费站一路向北,柏油路蜿蜒穿寨,一幅美丽村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公路两旁,路灯整齐排列。“从没有公路到高速公路通到家门口,从民居各异到统一规划治理,从日落而息到灯火阑珊……”谈起如今困牛山村的巨变,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
“大家仔细巡视,及时处理通道内易燃物,不放过任何微小隐患。”2月9日,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摆夺村,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输电管理一所巡检人员采取“人巡+机巡”的方式,对线路开展特巡,清理防火通道周边枯草,防患于未“燃”,确保线路安全运行。贵州山地众多,植被丰厚,进入春季,受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7日,贵州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电动遵义”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6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达45%,全市充(换)电站设施规模、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建成充换电站660座以上,充电桩28500个以上,其中公共桩
近日,在收到国家电网重庆江津供电公司转办的用电报装申请后,业务归属贵州电网遵义习水供电局温水供电所的工作人员迅速响应、现场装表,从申请到装表接电仅仅用时两天。这是贵州电网公司办结的首单跨网用电报装业务。今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在全省大力推广南网五省区内“就地受理、异地帮办”的基础上
用电量,向来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据贵州省电力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贵州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406.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1-9月都保持正增长,增幅都在5%以上。透过用电数据,折射出贵州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向好的运行态势,同时
近日,贵州电网公司召开数字生产现场会,实地学习、观摩、研讨、总结数字生产建设工作取得成效,推进地市级数字生产建设,提升数字生产赋能效应。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探索开展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实现生产指挥体系、生产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的变革,不断提升要素生产率和人才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南方电网公司贵州遵义供电局结合湄潭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为总体建设目标,于2023年底全面完成了湄潭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建设。据介绍,两年多来,在珠遵协作项目的支持下,金桥村对原有民居进行提升改造,由于原有配
11月15日,贵州电网公司遵义习水供电局马临供电所客户经理正在通过客户微信群、电话沟通和上门走访等方式,向客户宣传营业厅关闭后的供电业务线上办理渠道,同时收集客户反馈意见建议。该所供电营业厅已完成撤厅申请、审批报备工作,待60天公示期满后将于12月17日正式关闭。为顺应数字化发展需求,持续
近日,贵州电网公司遵义赤水供电局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顺利完成10千伏马合I回15号杆业扩延伸项目带电作业,实现贵州首次跨省带电作业。据悉,四川泸州合江电力公司计划开展10千伏线路业扩延伸项目带电作业,该线路共承担了4000余户客户和两所中学的供电任务,因泸州市合江区域内没有可以完成该项工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