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生物能源:“三农”发展的新动力

2011-05-17 11:01来源:新华网关键词:生物能源三农电力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有效替代化石能源。近年来,生物燃料几乎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是因为,生物燃料是化石能源的最有前途的替代品。而且,生物能源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生物燃料,可以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轻和防止污染,有效保护环境。有关资料表明,使用生物燃料乙醇的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仅为使用汽油汽车的1/3。更重要的是,生物能源还是“再生能源”。不管是何种生物燃料,作为其原料的农作物秸秆等,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可以再生,做到永续利用。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存在成本低廉、数量巨大的各种秸秆、粪便等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水分、酸碱度和厌氧环境中,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出可广泛用于农村生产与生活的沼气。目前,我国沼气用户已达3000多万个,沼气年总产量达到104亿多立方米。沼气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我国农村提供了大量清洁燃料,在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迄今,生物燃料已有两代产品,第一代是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第二代是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的。由于发展第一代生物燃料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因此,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于第二代生物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纤维素,是世界上最普通、最丰富、最廉价的生物质材料。其中,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副产品是纤维素资源的一个主要来源。在我国,可再生的纤维素原料可谓取之不尽。据估算,我国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副产品的年总产量高达7.8亿多吨,约折合标准煤38825.3万吨。从目前全国秸秆资源使用结构看,除饲料、造肥还田和工业原料用途外,用于薪柴的占43%,露天焚烧约占15%。因此,如果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化方式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将会把数量巨大的农业副产品或废弃物变为社会财富。

建设广阔“绿色油田”。灌木林是纤维素燃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我国是一个灌木能源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灌木林地总面积高达4529.68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6.02%以上。近年来,我国每年营造灌木林面积在60多万公顷。在全国约6000多个灌木林树种中,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利用的超过1000种。特别是我国木本油料资源丰富,种植面积达343万平方公里,果实总产量114万吨,是生物柴油的优质生物质原料。以沙棘林为例,每公顷干柴产量在13—21.67吨之间,可产生热值5693.9—41622.1千焦,相当于原煤2.13—15.54吨。因此,充分利用我国灌木能源林资源丰富优势,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无异于在全国建设巨大的“绿色油田”,将极大地缓解我国未来能源供给问题。同时,这也扩大了农业的能源属性,将开辟出“能源农业”的广阔新天地,成为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开发广袤“边际性土地”。所谓“边际性土地”,是指条件较差、不适于种植粮食、尚待开发利用的处在沉睡状态的土地。根据相关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我国“边际性土地”可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宜林宜农荒地2.45亿公顷,另一类是现有林地中的木本油料林、灌木林和薪炭林5176万公顷,再一类是现有耕地中通过结构调整可成为能源作物生产基地的约2000万公顷低产田。以上三类“边际性土地”的总面积高达13653万公顷,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将会唤醒我国广袤的土地资源,成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特色经济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在我国边远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发展灌木林,有利于扩大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促使林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在这个产业链中,仅仅能源植物的种植、收集、运输和加工,就会促进运输业、服务业、储藏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在全国至少带动上千万劳动力就业。因此,利用“边际性土地”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在真正实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同时,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就业和增收,将在振兴“三农”和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巨大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能源查看更多>三农查看更多>电力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