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细颗粒物污染应纳入到污染控制指标中

2011-05-26 11:50来源:中国能源网关键词:细颗粒物污染污染控制指标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5月24日,由能源基金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第40期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健康出行——细颗粒污染防治对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不但加重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同时,其尾气形成的污染物PM2.5细颗粒,还造成了灰霾天气的出现与增加,成为中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华北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因。长期以来,PM2.5细颗粒不在空气监测范围内,导致了监测部门公布的空气监测指标和民众的感官在很多时候不一致。

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制定于1982年,于1996年和2000年历经两次修订。当时根据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只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3项指标,而对于与灰霾天气密切相关的PM2.5细颗粒和臭氧等指标,并没有被包括在内。去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而呼声很高的PM2.5指标并未如期纳入强制性监测体系,而是在附录中列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需要,制定和实施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参考污染物。

目前灰霾天气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不断增加,环保系统已经在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城市的环境监测站进行试点监测,无锡等地的气象台也在自购设备进行科研监测。“十二五”期间广东表示将扩展对臭氧、细颗粒物(PM2.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特征因子的监测。

如何制定更合理的监测指标体系?如何促使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大气环境信息公开上达到国际水平?如何调动全社会来保护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城市应有的水平?如何有效避免和降低细颗粒污染导致的环境健康问题?

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项目围绕以上这些问题举办了第40期论坛,为环境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NGO和各界媒体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增进媒体、NGO和公众对北京细颗粒污染问题的了解,积极探索解决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合理化措施,积极影响政府决策。

会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孝炎教授就霾天气及其定义,PM2.5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精彩阐述。唐孝炎教授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已经不限于SO2和TSP,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以及二次污染物臭氧和细颗粒物也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而多种污染物排放以及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转化过程,使得大气污染问题呈现复杂性特征,即“复合型污染”。特别是灰霾污染应该引起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董事会主席MichaelWalsh先生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在防治细颗粒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做了很多钻研。在柴油及方面,MichaelWalsh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未来五年,中国的柴油车和柴油品质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世秋教授表示,需要尽快将细颗粒物特别是PM2.5纳入到污染控制的整体考虑中,并能够通过发布空气污染指数等类似的方式让公众知晓,同时需尽快考虑如何强化现有的PM10的标准的执行以及考虑是否需要制定PM2.5标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细颗粒物污染查看更多>污染控制指标查看更多>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