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排放新规近期出台 火电脱硝设备迎商机

2011-06-26 09:38来源:中国联合商报关键词:排放火电脱硝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获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今年年內一定会正式出台。”国家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胥树凡近日在“201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与投融资交流会”上透露。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史上最严厉的火电大气排放标准。新规的出台将加快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进程,传统的、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旧有设备将会被淘汰,而新兴的、符合环保标准的脱硫、脱硝设备将迎来商机。

新规剑指氮氧化物减排

按照环保部此前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次征求意见稿,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以往控制烟尘、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三类排放物质的基础上,增加对汞及其化合物的减排控制,同时氮氧化物的减排标准也被提升。

据新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NOx排放量要达到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1月1日开始,重点地区所有火电投运机组NOx排放量要达到100毫克/立方米,而非重点地区2003年以前投产的机组达到200毫克/立方米。

“近年来我国NOx排放量不断增加,酸雨污染已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控制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保界相关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目前,NOx的排放控制要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标准中NOx的浓度限值为450~1100毫克/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NOx排放限值一般在200毫克/立方米以下。

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国把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增加到四项,继续加强燃煤电厂的脱硫,全面推行电厂脱硝,开展机动车氮氧化物的减排。

脱硝设备迎商机

据了解,脱硝技术就是通过对含有NOx的烟气实施还原,将其分解为氮气(N2)和水(H2O)。这是在依靠低氮燃烧技术控制NOx排放仍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在锅炉上加装脱硝装置所实施的降低NOx排放的措施。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类脱硝技术。一类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一类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前者是利用催化剂促使NOx还原,技术装置较为复杂,但脱硝效率最高能超过90%,适用于新建机组,也是当前脱硝市场的主流技术;后者是不使用催化剂、在850℃~1100℃范围内还原NOx的方法,该装置安装相对简单,但对窗口温度要求严格,脱硝效率只有30%~50%,较SCR要低,更适用于老火电机组的改造。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新标准的出台将利好三类企业。一是催化剂生产企业,催化剂的成本占整个脱硝装置投资的30%~50%;二是设备生产企业,旧火电机组的更新换代和新建火电机组的需求利好设备生产企业;三是项目设计企业或是一条龙服务企业。

环保部预测,新标准实施后,到2015年,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8.17亿千瓦,共需脱硝投资1950亿元,2015年需运行费用612亿元/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10.66亿千瓦,共需脱硝投资2328亿元,2020年需运行费用800亿元/年。

受此消息影响,国内脱硝设备领先制造商龙源技术(300105,股吧)近日开盘即冲高至48.24元;脱硫脱硝工程建筑承建及运营管理商九龙电力(600292,股吧)报价15.04元,涨幅达2.1%。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过去三年,上市公司固废运营及工程、脱硫脱硝业务的增速最快。在新环保政策的影响下,未来废弃电器运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及MBR工程将是环保产业未来五年增速最快的三个细分行业,而硫氮治理工程是环保产业最具爆发性的子行业。

推广尚待时日

据测算,如果要实现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现役7.07亿千瓦火电机组中,约有94%、80%和90%的机组需分别进行除尘器、脱硫和脱硝改造,改造费用共约2000亿~2500亿元。对此,业界预计政府将会在火电脱硝过程中提供脱硝电价补贴。

“即使有国家资金支持,但能否让脱硝装置切实使用还是一大难题。”中电投一位负责节能减排的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国家新标准一旦出台,企业就需要马上配备脱硫、脱硝装备,更新一部分旧有设备机组,这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无论是脱硫装置,还是脱硝装置,本身也是耗能的,而且增加企业成本。”据上述中电投人士介绍,因电煤价格持续上涨而煤电联动不能及时到位,行业大面积亏损,有些企业资金链甚至有断裂的危险,排放标准提高将导致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难以消化,从而放松对脱硫、脱硝装置运行监管。

据统计,当前中国火电的亏损面高达50%以上,1~5月,中国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121.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亏78.6亿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此前也对媒体表示,脱硝市场目前也面临着同脱硫产业相似的问题;一是脱硝装置重复引进,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二是脱硝市场一开始就出现了低价竞争的局面,为日后稳定运行埋下隐患;三是招投标方面不规范,给不公平竞争提供了机会;四是缺乏火电厂脱硝市场的准入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排放查看更多>火电脱硝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