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是否安全?

2011-06-29 09:23来源:新华网关键词:核电站核电项目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

姜克隽:2007年,我们当时在争论中国是不是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但今天,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比美国高出了30%~40%。

我个人并不倾向于搞核电,但是不搞核电我们搞什么?考虑到全周期的影响和火电背后的吨煤死亡率,以及对健康、生态的影响,核电都是影响最小的发电方式之一。

千万不要提煤电,在我眼里那比核电要吓人得多。我们国家已经严格控制煤矿安全,但是每年仍然死3000多人。如果再看看污染带来的各种死亡率,数字会更高。

从历次发生的核事故来看,事故造成的辐射伤害远小于民众普遍的常识推断,而事故造成的社会群体恐慌的后续危害远大于核辐射本身。比如恐慌下的精神压力与创伤、对后代健康的忧虑以及社会关系的破裂,造成当地民众大范围群体性的焦虑、抑郁、沮丧等各种非辐射相关的精神疾病。所以我认为核电仍然是最安全、最清洁的发电方式之一。

米森:根据测算,核电站对温室气体的负面影响最小,煤电居首。一座100万千瓦核电厂,一年只需20吨~30吨核燃料,大型卡车运输也很方便。而同样功率的煤电厂,一年要烧掉200万~300万吨煤,每天需要约100节火车皮运输,一座100万千瓦的煤电厂每年除排出20多万吨炉渣外,还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造成全球暖化和酸雨。

此外,炉渣和烟气中还含有约400吨重金属(如铅、砷、镉、汞等),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镭等)。这些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辐照剂量虽然仍然在本底范围内,但它比正常运行的核电厂所产生的辐照剂量高。

何祚庥:当然,正如很多安全专家所说的,“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当前中国所应当追求的相对安全标准是什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核安全

福岛核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转必须大幅度提高其安全标准,也就是需要把那种“千年一遇”的偶然事故也考虑在内,否则就不能确保福岛核事故不再发生。

需要澄清一种观念是,核事故之所以要制止,原因决不在于死了多少人。而是要看到核事故的出现,可能影响到子孙万代生存环境达几万年、几十万年。不能拿核事故已死了多少人,并拿它与飞机失事、小轿车死人和煤矿死亡率作对比,这一比较十分不科学。

弗莱舍:刚才有人说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但是在德国却不这么认为,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只包括风力、水、生物质能。我们并不认为核能是一个可再生能源,而是把它单独列出来的,这主要出于安全、核扩散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考虑。

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内阁决定议会通过八部不同的法律,都是关于核能退出的议题。德国现有18座核电站,已经有一半被关闭了,剩余的核电站到2022年将被全部关闭。核电站的关闭并不会对电力供应产生太大的影响,目前建筑比如供热、制冷占到整个能源消耗的40%,我们可以做到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对此,我们是非常乐观的。短期内德国会从邻国进口电力,但这只是短暂的措施,之后德国的能源供应将保持自给自足。

最经济的能源?

米森: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也应该成为发达国家,但首先必须成为制造业大国。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条件是能源(狭义指电能)生产大国。2010年中国发电量为41413亿千瓦时,美国发电量为41000亿千瓦时,中国首次超过美国,但电效能及收入电价比与美国有很大差距。

按中国目前的电效能比,要赶上美国的GDP,需要将现在的发电量乘以2.5。2011年1~4月,中国工业用电比去年同期增长12%,而水电生产增量因枯水比去年同期平均量减少了20%。提供有效、足量、适合减排要求且经济性的电力产品已是无法回避的艰巨任务。目前人类发现的能源中,有效能源(指人类可控、供应稳定的能源)为煤电、气电、油电及核电。

核电的建设成本是火电的2.5倍,而运营成本是火电的1/3。一般来讲核电站在建成10年之后就可以收回成本,加之寿命期较煤电长,因此成本更低。不同的投资比、不同贴现率和建设工期的核电发电成本不同,按照美国西屋公司的声明,AP1000核电批量化建造后,每千瓦的造价仅为1000美元。

2005年,我国核电平均上网价格为0.415元/度,比OECD统计略高,即便如此,核电仍有较大经济优势。

史蒂夫·托马斯:没错,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成熟,核电成本会不断下降,也许大家会认为核电是相对比较廉价的发电方式。但实际上,由于有很多限制,还有大小事故以及对废料的处理,核电的成本还是非常高的。事实上,核电从来都不是廉价的发电方式。

在过去有很多国家,因为发电是垄断的,建造核电站即使成本比较高也不用担心,因为成本总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从垄断转变为有市场竞争的时候,对核电来说就不同了。如果建造成本在每千瓦1000美元的水平,可能是一种比较有吸引力的发电方式。但是我们看到最近的预算,现在每千瓦核电成本是6000美元,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2年,核电成本似乎涨了6倍。

何祚庥:核电的发电成本和社会效益问题其实一直被掩盖了。核能其实发电成本相当高,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核工业集团而且整个国际社会往往低估了“核能源的成本和效益”。我国能源界流行一个观点是,核能是高投入但又高效益的能源行业,而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一个功率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所分摊到后处理厂的建造费用是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5亿元。而如果使用寿命仅是30年,其相应投入费用就上升一倍,如果仅能使用20年,其相应投入就立即上升到165亿元人民币。这里并未计入为建设一个后处理厂所必须付出的土地、基建、工资、环保、增值税等费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今年4月曾呼吁“必须对核能的成本效益重新进行分析”。道理在于,除了因为“核安全”和“核防卫”,因而必须提升“安全”和“防卫”的“标准”,必将大幅度提高其发电成本外,还有一个铀棒燃烧后,其剩余有极强放射性的核废料如何妥善处理和保存,以保证其在长达几十万年内的储存期间,不致严重破坏人类居住环境的问题。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均未能妥善解决这一重大遗留问题,也未计入发展核能必须付出的成本。而一旦这一重大问题真正提到议事日程,核能的成本就将大幅度增加,其效益也就大幅度减弱。要是出现严重环境事故,还可能产生后果极为严重的“负效益”。这实际上是留给子孙后代承担费用!现在各方仍在相互“扯皮”!

核电“大跃进”可行?

何祚庥:请各位看一看有关部门提出的核电站“大跃进”规划: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反应堆有11座,电功率为900万千瓦,目前国内正在建造的有26座核电反应堆,总功率约28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和工程院正在研究的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发展到7000万千瓦,2030年达2亿千瓦,2050年达4亿~5亿千瓦。核电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

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约400多座,总功率一共就是4亿千瓦。但我国要在未来10~40年内,至少达到4亿千瓦,争取达到5亿千瓦。这样一个中长期规划,当然未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但现在已在报刊、杂志上大量宣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