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特许权项目招标大开 海上风电仍需谨慎前行

2011-07-18 14:13来源:江苏经济报关键词:国家能源局海上风电海上风电特许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能源局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准备工作,总建设规模将在150-200万千瓦之间。此前,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不过14.25万千瓦。

对这一消息,风电业界期待已久。新的特许权招标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根据目前的规划,到2020年,达到30GW无论开发商还是制造商都在暗中积蓄力量,以便占得海上风电市场先机。但各方多少也有一丝疑虑,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之低,去年以来风机价格下滑之快,都令人记忆犹新。专家指出,我国海上风电仍需谨慎前行。

海上风电场建设:困难不少

尽管国内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早已尘埃落定,但是四个特许权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海上风场建设涉及多个部门的利益,尽管各个部门均表示支持海上风电发展,但具体利益协调依然困难重重。四个国家特许权海上风电场均位于我省盐城,海域使用涉及军事、港口、航道、围垦、自然保护区等多方面。考虑到这些因素,我省即将出台的2011-2020年海洋功能规划也几经调整。然而,这四个项目至今建设步伐延缓。据透露,进展最快的也尚未拿到全部批复手续。

此外,海上风电安装经验匮乏。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经验都来自欧洲,在基础施工、吊装、海缆铺设、海上变电站的建设等环节都要自己摸索。加之,我国海上风场环境复杂,这些都是海上风电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6月中旬召开的2011海上风电大会上,龙源电力集团总经理谢长军曾坦言: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不会太快,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施工技术、装备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当前应以试点为主。

海上风电:呼唤健康发展

谢长军还指出,现在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统一规范标准和广泛认同的管理办法,设计、施工均无章可循,给海上风电发展带来困难。在多数大型风电开发商、制造商看来,只有尽快制定出统一科学的规范、标准,才能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功能规划也应尽快更新,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地区原有规划中对海上风电基本没有涉及。对开发商而言,海上风电规划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候一公里的“微调”也很可能让上千万元前期投入“打水漂”。

专家提醒,海上风电开发应避免重走陆上风电的老路。不少风电配套商直言,海上风电对装备技术要求更高,成本更高,风险更大。如果还是像陆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一样———最低价中标,海上风电发展必然会遭遇一系列新的尖锐矛盾和问题。

国网电科院副院长蒋莉萍认为,海上风电场项目还不是一个可以完全商业化的项目,政府做特许权招标首先是为了让海上风电健康发展,这与陆上风电招标的目标有所不同。

海上风机:正视差距

海上风电复杂的安装条件,高昂的安装成本等因素对海上风机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使是小故障,维修起来也不亚于一场重新安装。

谢长军指出:“海上风机的可靠率要超过95%,不能换大件,质保期至少要超过5年”。而实际上,国产海上风机并未经过长时间的检验,与有着几十年海上发电经验的海外装备巨头维斯塔斯、西门子等相比,国产海上风机起步很晚。上海东海大桥3万千瓦项目是我国最早的风电场,33台华锐3兆瓦风机运行不过一年。龙源如东试验风电场8个品牌、16台海上机组中,满载运行时间刚刚9个月。实际数据如何?故障有多少?使用成本如何?仍是一个未知数。

国内风电装备业内人士已清醒看到了现实差距。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表示,制造海上风电设备,必须非常谨慎小心。海上风电有着非常强的独特性,对机组的稳定性、质量和运行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能源局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海上风电特许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