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中国风电的至暗时刻

2024-03-04 10:01来源:风电世界关键词:风电产业风电市场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风电已经站在了全球前列,但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磕磕绊绊的故事,比那些冠冕堂皇的“成功经”对产业发展更有价值。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讲讲中国风电的艰辛过往。

奥运项目发电机批量故障

2008年1月,北京官厅风电场一期工程并网。该项目是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工程、北京市首个大型风电场,总容量5万千瓦,共安装33台金风科技1.5兆瓦风电机组。该风电场投运,为北京奥运场馆20%的电力供应提供了绿色保障。然而,该项目采用的是第一批1.5兆瓦永磁直驱型风电机组,投运后平均可利用率很低。如果问题不能解决,将对金风科技日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随后,该企业组织进行产业化攻关,用一年半时间稳定了1.5兆瓦机型的技术与质量,使该机型最终创造出近700亿的销售额。

实际上,几乎每家风电整机企业都曾经历过产品批量故障,而处理这些故障的态度,将深刻影响企业形象。由于上述事件处理及时,并且在之后的产品推广上更为谨慎,甚至将挑战转化为优势,提出“风电长跑观”,金风科技到今天已经成为整机质量的优秀代表。

风电巨头华锐陨落

华锐风电曾连续三年成为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最多的企业,更因风电巨无霸的概念而在上市询价程序报出了每股90元的IPO“天价”,创A股纪录,市值一度逼近千亿。但在经历了数年飞速发展之后,包括风电在内的多种新能源投资皆陷入行业低谷。同时,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几场大事故,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国家收紧对风电项目的审批。受此影响,华锐风电走上了亏损之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扩张太快,投入成本过多,收益却不理想。到2015年,华锐又陷入诉讼风波,美国联邦检察官指责华锐风电窃取美国超导公司AMSC技术剽窃。

风电巨无霸的陨落,为风电设备市场敲响了警钟,日后风电企业在资本运作、市场开拓、产品质量、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始关注长远布局。随着风电整机商从最多时的80余家,下降到今天的10多家,设备市场基本稳定了下来。但近年来出现的价格战,还应当警惕。

奥巴马叫停三一项目

2012年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涉嫌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签署总统令叫停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美国罗尔斯公司(Ralls)在俄勒冈州投资的风电项目。随后三一方面向美国哥伦比亚地方法院递交诉状,认为奥巴马此举违宪,并将奥巴马和美国外资委员会(CFIUS)列为共同被告。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7月15日上午10时许,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美国总统奥巴马下达的禁止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罗尔斯在俄勒冈州风电项目的总统令,未经适当的程序,剥夺了罗尔斯风电项目受宪法保护的财产权。这意味着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在美国巡回上诉法院获胜。

三一的胜诉,不仅给在美国受欺负的中国企业出了口恶气,也为日后我国风电企业在欧美国家的市场开拓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经验,使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更谨慎,也更平等地宣誓自身主张。

弃风限电发出红色预警

随着风电在“三北”地区的大规模发展,电力消纳能力的不足与管理方式的不适应,使弃风限电问题在2011年前后愈演愈烈。2011年度全国风电弃风限电总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大幅减少,个别省(区)的利用小时数已经下降到1600小时左右,严重影响了风电场运行的经济性,并网运行和消纳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风电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16年开始,国家明确提出在红色预警区域暂停风电开发建设等要求,吉林、黑龙江、内蒙、甘肃、宁夏、新疆等地风电开发几乎停止。通过开拓中东南部市场,与加紧配套电网设施,在4年后的2020年,全国各地省份红色预警才都得到解除。

弃风限电问题的背后,透露出我国风电发展的速度,要远快于电网建设速度。所以之后但凡是项目建设,在审批流程中,都要求有电网的批文。但随着近两年各类大基地的加速建设,以及对电网批文的不够重视,弃风限电问题可能会将重现,需引以为戒。

特许权未能推动海上发展

2010年5月8日,我国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开标。本期特许权招标的四个项目均位于江苏省,也被称为江苏百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海上风电特许权首次招标引起开发商积极响应,每个项目的投标企业都在15家以上。最后的中标结果是,滨海海上风电场由大唐新能源中标,中标电价为0.7370元/千瓦时;射阳海上风电场由中电投联合体中标,中标电价为0.7047元/千瓦时;大丰潮间带风电场由龙源电力中标,中标电价为0.6396元/千瓦时;东台潮间带风电场由山东鲁能中标,中标电价为0.6235元/千瓦时。但是,由于海洋功能规划与电价过低等问题,这些海上特许权项目的推进非常缓慢,最终低调收场。

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为后续海上风电发展与电价政策的制定,积累了重要经验。此后,我国海上风电电价改为固定电价,又逐渐改为竞价,随着2021年后机组大型化与工程能力的提高,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明显下降,中国才真正进入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阶段。

合资企业纷纷散伙

中国汽车行业合资品牌当道,为何中国风电产业却已不见合资的身影?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风电就在不断尝试与国际整机商合资生产风电机组,例如北京万电与奥地利PEHR公司合资生产了600千瓦机组。西安维德与一拖美德也作为中外合资企业,分别推出过主机产品。哈电也曾与国际巨头GE搞过合资合作。离我们最近的,是西门子与上海电气的合资合作,曾一度使上海电气成为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最大的整机商。然而,上述所有合资公司无一例外都没有取得成功。

以西门子与上海电气为例,究其原因是国际整机商紧握技术,却不愿将最新最好的产品推向中国市场,而在国产化过程中,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却不断进步,国外产品跟不上中国风电的发展步伐。从今天看未来,整机合资企业基本已消失殆尽。

陆上平价,海上国补退出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我国风电平价发展的路线图。在陆上风电方面,提出2018年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对2018年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当时,有大量陆上与海上风电项目是在2018年之前核准的,所以对这些陆上风电而言,2020年如果不能完成并网,将不能享受补贴电价;对这些海上风电来说,2021年并网是享受国家补贴的最后机会。于是开发商闻风而动,开启了2020年陆上与2021年海上抢装的大幕,导致这两年机组价格极速提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对于海陆风电全面平价,起初业内并不看好,认为这将损害风电产业利益,导致风电发展规模萎缩。但事实却证明,海陆风电平价激发了风电全产业链条的降本创新能力,随着大型化发展、产能与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风电技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主机跌破1000元/千瓦

2023年12月,内蒙古能源集团阿鲁科尔沁10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及附属设备招标采购(标段一)、(标段二)开标。最低投标报价均为6.54亿元,折合单价为1308元/千瓦。按照350元/千瓦左右保守估算塔筒价格,此次裸机报价约958元/千瓦,首次跌破1000元/千瓦。这一事件掀起轩然大波,风电开发企业、整机制造企业与行业专家纷纷发声,提出要关注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然而,海上风电主机在一个月后,也再创历史新低,在中电建2023年度16GW风力发电机组集中采购项目开标后,媒体报道有企业投出的一个海上项目最低价,跌破了2400元/千瓦。

主机降价本无可厚非,好处是能够提升风电产业竞争力,使更大规模的风电项目得以开发。但坏处也显而易见,会显著压缩整机商乃至部件商的利润空间,导致产品配置与服务缩水,对项目的长期开发并不利。

海上抢装导致批量故障

2021年海上抢装的余波还未平静。2023年,一些海上抢装项目出现了批量故障,例如广东海域有大批大容量机型存在齿轮箱等质量问题,需要更换。这导致整机企业需要付出大量成本,不仅得把抢装期获取的大量利润进行回吐,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事实上,陆上风电在2023年的事故也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塔筒折断、叶片掉落等事故,已经达到上百起。发生这些事故的有一部分是抢装期安装的产品,也有一部分是价格战以后新装机的产品。

这使小编想起一件陈年旧事。1999年,丹麦的NEG Micon曾发生批量齿轮箱故障,需要更换1250台齿轮箱,这直接致使该公司倒闭,后由维斯塔斯收购。无论是遇到抢装想多卖机组也好,还是遇到价格战想控制成本也好,小编建议整机厂家还是要以此为戒,批量故障这东西真的能要企业的命。

多数风企股票惨遭腰斩

翻开2022-2024年初,整机商的股票表现,小编只有一句话想说:如果您买了风电的股票,很难在这个期间获取到满意的收益,更大的可能是割肉离场。据统计,在上述期间,风电各上市整机商的股票价格刚好腰斩,很多开发与部件企业的股价和估值也好不到哪去。即便有双碳发展预期托底,风电股票能跌倒这种程度,确实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料,即便股票腰斩对风电行业不算至暗时刻,可对风电股投资者来说,绝对能够感受到寝食难安。

但是话说回来,2022-2024年初这个时间段,并不是只有风电股存在大幅下跌的情况,整个大市表现都不怎么好。换句话说,如果风电股都能跌得很惨,我们所担心的绝不应只是风电行业本身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市场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