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风害怎能变风利 甘肃发展风电建设“陆上三峡”

2011-08-04 10:38来源:光明网关键词:风电三峡风电建设风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甘肃风大,河西为最,举世皆知。

风害能变成风利吗?千百年来没人敢想。但今天,正是这漫天的狂风,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新能源,带来了新生机,而这关键在思路的转变。

驱车行驶在甘肃河西走廊312国道上,只见一辆辆重型卡车拉着鲸鱼般巨大的风机叶片,从酒泉驶向玉门、瓜州。国道两侧,广袤的黑色戈壁滩上,无边的白色风车林转动着巨大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高压线塔架闪耀着银光。

2006年,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2008年,又提出甘肃发展风电的具体目标。

河西走廊的风电建设迅速升温,短短几年,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已经完工,目前装机量已超过550万千瓦,从零起步的酒泉风电产业园,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基地。

如今,漫无边际的戈壁大漠上,甘肃人正以风的速度、风的气势、风的激情,续写中国能源史上新的辉煌。

古道西风,大自然的肆虐与垂爱

甘肃河西地区风大,风灾频发。玉门、瓜州一带的大风卷走畜禽、刮光庄稼、刮倒房屋,漫天狂风让这里的农民苦不堪言。

对玉门市下西号乡农民张春科来说,这里的风给他留下不堪回首的记忆。30年前,张春科赶着马车拉着妻子去乡医院生孩子,半路上妻子盖的被子被风吹跑,等张春科追回被子,妻子已被冻得浑身冰凉。产后风折磨了张春科妻子后半辈子,直到去年去世。

然而,大自然是公平的,这让人不堪回首的古道长风,也为河西戈壁荒漠留下了永不枯竭的宝藏——风能

甘肃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省区,大部分风能资源集中在河西走廊,尤以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市最为丰富,这里有号称“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和被称为“风口”的玉门市。有资料显示,玉门市70米高度的年平均风速达7.9米/秒,瓜州则可达8.3米/秒,相当于一年到头都吹着四五级大风。

丝绸古道,长风漫天,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过的凄凄西风,正在酒泉戈壁大漠上舒展开一幅风电开发的壮美画卷。

油城玉门,一场随风而动的突围

玉门,农民张春科父子的家乡,一个曾经非常辉煌的名字。

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井出油,日产原油27吨,中国从此告别“无油国”的历史。1957年,玉门油田当年生产原油75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87.8%,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玉门油田支撑了新中国的能源工业。

数十年来,玉门石油人始终无私地支援着全国各地的油田建设,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无数卓著功勋,其中就有著名的玉门人——铁人王进喜。

经过70多年不间断的开采,玉门油田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小、负担最重、装备最为落后的生产单位,连续十多年生产低迷。

玉门,昔日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如今已成为一个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城市。出路在哪里?

充满智慧的玉门人抓住了从亿万年前就开始吹起的猛烈雄风。

14年前,在离玉门镇不远的三十里井子戈壁滩上,赫然竖立起了4架高耸入云的“风车”,随着巨大叶片的转动,甘肃开发风力发电的历史由此实现了零的突破!连年饱尝风灾之苦的甘肃河西地区,终于将不羁的狂风驯服,开始让风刮出效益来。

14年后的今天,三十里井子的4架风车依然正常运转发电,当年值守风车的小伙子赵冬生,也成长为中节能甘肃风力发电公司的副总经理。

比那4架风车更高大的风车早已遍布大漠戈壁。

风电三峡,一个石破天惊的构想

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显示,全球石油可开采年限只剩41年;天然气只剩60年;煤炭只剩133年;天然铀矿资源按目前耗用水平,只可供82年。而2009年中国能源蓝皮书指出,按当前的能源需求水平,中国煤炭剩余储量保证程度不足100年;石油不足15年;天然气不足30年。

化石能源危机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世界最迫切的共同选择,也为甘肃的决策者们打开了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大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三峡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风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