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8月30日,无人值班的江苏无锡220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内一片静寂,只有利用物联网技术,由385个水浸、烟感、温湿感等传感器,55个高清摄像头以及两台红外热成像仪及声光报警等设施建立的传感测控网络在“注视”着站内的一切。自2010年12月30日竣工投运以来,西泾变一直安全稳定运行。
今年2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西泾智能变电站调研时指出,西泾变电站的新技术、新功能和先进设施的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智”的跨越,并努力打造“能”的提升,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打造了智能变电站的样板,为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技术创新 创造多项第一
国家电网公司综合分析电网规模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无锡作为国家物联网研发中心的优势,将220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列入首批试点项目,并交由江苏省电力公司实施。
早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时,江苏公司就积极开展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调研工作,检索国内外文献超过100篇,搜集的问题建议超过100条,奠定了智能变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基石。经过10项专题论证,220千伏西泾变电站设计方案于2009年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被专家誉为“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合理”的方案。
220千伏西泾变电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占地面积约10亩。该站采用了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综合运用智能传感、网络通信、实时监测、专家系统等技术,将传统意义上的设备“活化”,使其具备智能,进而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智能化决策,自动完成顺序控制、一次设备在线监测、辅助系统智能联动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等先进功能。
“不同于常规变电站,这座变电站真正实现了无人值班、在线监控。我们测算过,通过设备的智能化升级,预计每年可实现节省运行费用146.2万元。”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监控班班长袁磊平一边在电脑上调出西泾变的各项运行参数,一边说。
西泾变在国内首次实现大规模、多参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后台整合和远程应用,为实施设备状态检修,进而减少定期检修和停电次数提供了技术支撑,可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设备使用效率及寿命;在国内首次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使常规变电站各自独立的图像监视、安全警卫、火灾报警、消防、给排水、采暖通风等辅助生产系统通过统一的通信规约实现了集成应用,与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一起构成了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无需进行人工或机器人巡检,远方的监控中心便可随时掌握站内设备和辅助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诊断并处理出现的异常现象。
西泾变在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为保护、测量、计量提供了全面优质的采样数据;在国内首次建立数字式计量系统与常规计量系统的在线对比验证系统,为国家有关部门对理论上测量精度优于常规的数字计量系统的认证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西泾变电站的建设经验,不仅在技术上完成了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跨越,同时也取得了一批科研理论成果。在变电站规划、设计、建设期间,各参建单位共获得19项专利,编制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等十三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资源节约 推动全面节能
过程层网络如何构建方才合理?电子式互感器如何选择方能确保可靠?系统文件怎样生成才可避免受制于厂家?辅助系统如何设计能够实现智能化?设计图纸怎么表达有利于运行管理?伴随着设计、施工一项项难题被逐步破解,西泾变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全面融入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工业化理念,成为工业领域的节能先锋。
进入西泾变站区大门,进入视线的仅有2栋建筑。站区西侧(大门左侧)为三层建筑,其中一层为电缆层,二层为10千伏开关室及接地变室,三层为110千伏GIS开关室、二次设备室及功能用房;站区东侧(大门右侧)为两层建筑,其中一层为10千伏电容器室,二层为220千伏GIS开关室;两栋建筑间为户外主变场地。西泾变本期建设18万千伏安变压器2台,220千伏出线4回,110千伏出线8回,10千伏出线24回。
西泾变大规模采用体积小、占地少的组合电气设备,并优化布置,其占地和建筑面积分别为6699和4788平方米,与标准化设计同规模方案相比,分别减少占地435平方米(6.1%)和建筑面积666平方米(12.2%);通过多重网络通信、信息等技术运用,大大节约了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用量;西泾变采用就地布置方式,节省了二次设备室44%的屏位和全站30%的电缆材料,加上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差异,本期工程折合少用铜材近15吨;西泾变采用“绿色照明”方案,配置LED节能灯具,比同等规模变电站节约用电31.6%;采用智能通风系统,全站可节约用电负荷25千瓦。据测算,智能变电站成熟推广后其造价将低于常规西泾变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5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提交注册,公司冲击上市进入最后一关。招股书显示,山大电力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的电网监测技术和电气系统设计及集成化能力,形成了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两大业务
4月23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峰,分别与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安能二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路生,达能电气集团兼达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艺,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蔡兴南,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安能二局简要介绍了基本情况及业务优势,希望依托
春潮涌动启新程,智改数转正当时。当前,湖北制造业正以“实数融合”为笔,绘就企业数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图景,从智能工厂的机器轰鸣到工业互联网的云端互联,从5G+AI的精准赋能到大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逐步深入。“湖北工信”公众号分期推出《智改数转进行
4月7日,在国网青海西宁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自动化运维人员安晓婷使用青海首个智能配电网调度系统巡检平台,对配网调度系统进行全天候全面的智能监测,确保配网调度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一成功运用也标志着西宁电网调度系统运维正式迈入智能化新阶段。据了解,配网调度系统是集配电网数据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以下简称“大检集团”)举行国产首台直管结构70MPa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验收暨新品发布会,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氢能计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以加氢站为核心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氢
在我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时期,电力装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成为行业焦点。4月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抽水蓄能成套设备开盖检查在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展开,西开电气首台套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用成套开关设备迎来了三年运行的“大考”,众多电力行业巨头——南网储能、中广核新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管道科学研究院召开《康保输氢管道材料性能确定及评估技术研究》课题阶段讨论会,深入研究钢管及环焊缝氢相容性试验课题。该课题基于国内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输氢管道——康保-曹妃甸输氢管道项目开展,用以支撑该项目建设,助力管道局在
近日,山东环保旗下鲁控数字技术(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控数字”)成功研发“零碳园区能碳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园区及企业,实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精准计量、精细管控和智能决策,构建园区全方位的能碳管理体系,助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零碳园区能碳管理平台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显示,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4月10日接受上市委审议,拟登陆创业板,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作为电力系统智能产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山大电力主营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业务,其故障录波监测装置等产品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深交所官网显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制修订50项左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一批数字化
山东蓬莱共享储能电站成功并网发电3月29日,国家能源蓬莱发电有限公司储能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国内首个集成四类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的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储能电站由单纯激励开发建设转向激励高质量建设和高效率利用并重,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强劲动力。该项
10月27日,中国能建举行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作了题为《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数据、计算》的专题视频讲座。王坚认为,未来互联网将成为基础设施,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将成为公共服务,计算会利用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让作为生产资料的数据产生价值,这对
随着各地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相继公布,整个市场卖座叫好之声大盛。不过其中让人头痛的是,质量关如何过呢?最近国家能源局已正式复函东北能源监管局,同意在东北区域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啥?电力辅助服务也出试点了?好了,想的太多会感冒的,还是随北极星输配电小编一起来看看今天的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科技发展的方向,变电站是电网智能化的重要环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在国家电网无锡西泾变电站,首次构建变电站智能监测与辅助控制系统,为变电站成功装备智能监测、判断、管理、验证等智慧功能。作为我国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其样本经验已全面融入国网标准,应用于国内30余个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江苏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成为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超7万亿元、财政收入超8000亿元的两个省份之一。这其中,电力保障有力,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目的就是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因此,打造江苏坚强智能电
6月1日,继三次在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500千伏变电站设计竞赛中夺冠之后,江苏院再接再厉,在宁夏沙坡头750千伏变电站工程设计竞赛中一举夺魁,成功中标。自此,江苏院实现了交流设计电压等级从10千伏到1000千伏的全覆盖,真正成为变电设计领域的全能手。挑战750千伏,进入未曾涉足领域今年3月,国家电网
2009年8月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掌握核心技术”,并提出在无锡加快建设“感知中国”中心。其后,江苏省领导提出把物联网列为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并提出“要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产业基地”,同年,物联网被明确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此,无锡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感知中国”中心的建设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提出建立五大示范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建设智能电网物联网示范工程,要求供电公司率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以来,随着淮北110千伏桓谭变电站和宁波110千伏云林变电站投运,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变电站数量达到10个。从北川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到220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从500千伏兰溪变电站到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750千伏延安变电站投运,我国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不断取得进展。这将拉开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序幕,同时对于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也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变电站试点不断取得新进展  
近日,2025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在杭州召开,华为政企光领域副总裁刘利春发表了“以光促算,AI时代基于fgOTN的电力通信网”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大模型的普及部署,电网需构建主配一体的通信目标网,为海量数据和大模型间提供确定性入算联接,提升电网调控水平,实现以
2025年4月24日,在2025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期间,华为政企光领域总裁杨曦发表了“无光不AI,全光网加速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主题演讲。他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能源流、业务流、信息流、碳排流合一,对电力调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电力生产和作业效率。电网公司发布并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不断明确、应用场景持续丰富,逐步成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大力发展虚拟电厂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水平——《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袁伟凡鹏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不断明确、应用场景持续丰富,逐步成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重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纽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运达智储通过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与电力交易系统、AI运营紧密配合,推动储能技术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经济的方向发展。【软硬结合】运达智储,从创立之处,就秉持着硬件与软件深度自研的理念,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5〕84号)。其中包括变压器节能评估与设备更新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分别是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沈阳变压器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公司,河北高晶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还包
在双碳政策及国家能源局136号文《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导意见》的指引下,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增加,其波动特性对电网灵活调节提出更高要求。虚拟电厂凭借聚合分布式资源、快速响应调控的技术优势,成为破解系统调节难题、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创新载体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