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西泾变电站:智能监测的跨越

2011-09-08 21:35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智能监测西泾变电站网络通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30日,无人值班的江苏无锡220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内一片静寂,只有利用物联网技术,由385个水浸、烟感、温湿感等传感器,55个高清摄像头以及两台红外热成像仪及声光报警等设施建立的传感测控网络在“注视”着站内的一切。自2010年12月30日竣工投运以来,西泾变一直安全稳定运行。

今年2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西泾智能变电站调研时指出,西泾变电站的新技术、新功能和先进设施的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智”的跨越,并努力打造“能”的提升,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打造了智能变电站的样板,为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技术创新 创造多项第一

国家电网公司综合分析电网规模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无锡作为国家物联网研发中心的优势,将220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列入首批试点项目,并交由江苏省电力公司实施。

早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时,江苏公司就积极开展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调研工作,检索国内外文献超过100篇,搜集的问题建议超过100条,奠定了智能变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基石。经过10项专题论证,220千伏西泾变电站设计方案于2009年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被专家誉为“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合理”的方案。

220千伏西泾变电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占地面积约10亩。该站采用了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综合运用智能传感、网络通信、实时监测、专家系统等技术,将传统意义上的设备“活化”,使其具备智能,进而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智能化决策,自动完成顺序控制、一次设备在线监测、辅助系统智能联动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等先进功能。

“不同于常规变电站,这座变电站真正实现了无人值班、在线监控。我们测算过,通过设备的智能化升级,预计每年可实现节省运行费用146.2万元。”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监控班班长袁磊平一边在电脑上调出西泾变的各项运行参数,一边说。

西泾变在国内首次实现大规模、多参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后台整合和远程应用,为实施设备状态检修,进而减少定期检修和停电次数提供了技术支撑,可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设备使用效率及寿命;在国内首次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使常规变电站各自独立的图像监视、安全警卫、火灾报警、消防、给排水、采暖通风等辅助生产系统通过统一的通信规约实现了集成应用,与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一起构成了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无需进行人工或机器人巡检,远方的监控中心便可随时掌握站内设备和辅助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诊断并处理出现的异常现象。

西泾变在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为保护、测量、计量提供了全面优质的采样数据;在国内首次建立数字式计量系统与常规计量系统的在线对比验证系统,为国家有关部门对理论上测量精度优于常规的数字计量系统的认证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西泾变电站的建设经验,不仅在技术上完成了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跨越,同时也取得了一批科研理论成果。在变电站规划、设计、建设期间,各参建单位共获得19项专利,编制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等十三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资源节约 推动全面节能

过程层网络如何构建方才合理?电子式互感器如何选择方能确保可靠?系统文件怎样生成才可避免受制于厂家?辅助系统如何设计能够实现智能化?设计图纸怎么表达有利于运行管理?伴随着设计、施工一项项难题被逐步破解,西泾变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全面融入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工业化理念,成为工业领域的节能先锋。

进入西泾变站区大门,进入视线的仅有2栋建筑。站区西侧(大门左侧)为三层建筑,其中一层为电缆层,二层为10千伏开关室及接地变室,三层为110千伏GIS开关室、二次设备室及功能用房;站区东侧(大门右侧)为两层建筑,其中一层为10千伏电容器室,二层为220千伏GIS开关室;两栋建筑间为户外主变场地。西泾变本期建设18万千伏安变压器2台,220千伏出线4回,110千伏出线8回,10千伏出线24回。

西泾变大规模采用体积小、占地少的组合电气设备,并优化布置,其占地和建筑面积分别为6699和4788平方米,与标准化设计同规模方案相比,分别减少占地435平方米(6.1%)和建筑面积666平方米(12.2%);通过多重网络通信、信息等技术运用,大大节约了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用量;西泾变采用就地布置方式,节省了二次设备室44%的屏位和全站30%的电缆材料,加上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差异,本期工程折合少用铜材近15吨;西泾变采用“绿色照明”方案,配置LED节能灯具,比同等规模变电站节约用电31.6%;采用智能通风系统,全站可节约用电负荷25千瓦。据测算,智能变电站成熟推广后其造价将低于常规西泾变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监测查看更多>西泾变电站查看更多>网络通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