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中国引领”智能变电站建设

2011-09-13 09:44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电网信息化数字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年初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及规范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文件。那么,目前智能变电站总体建设情况怎样,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又将向何处去?9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就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相关情况作了说明。

智能变电站建设实现“中国引领”

问:从经济社会大背景看,建设智能变电站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我国能源分布和负荷消纳地域分布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所采取的电网发展方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对各类能源,特别是大规模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接入和送出适应性强;系统安全性和运行控制的灵活性显著提升,能够有效抵御各类严重故障,降低事故风险;具有强大的网络和市场功能,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具有很高的互动水平,能更好地满足各类用户对智能用电的需求,全面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智能变电站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在技术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说,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对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引领”体现在六大方面

问:公司开展了哪些工作,当前我国建设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智能变电站工程建设技术复杂、工程实施难度大,存在技术和管理双重挑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智能变电站的建设都没有现成的技术、设备和标准可以利用。公司基建部根据公司总体安排,围绕关键技术研究、智能技术实施、智能设备应用、系统调试验证等技术关键,及时发布管理要求和技术规范指导。同时,抓住智能技术论证、工程设计、设计评审、设备采购等关键环节有效推进。组织智能变电站设计竞赛,搭建平台,引导工程设计水平提升。同时,开展3次大培训,对工程管理人员,区域、省级、地区级设计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智能变电站技术、设计等专题培训,提升人员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成果,智能变电站建设领域实现了一系列“中国引领”。

第一,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通过试点工程的科学实践,智能变电站建设技术日趋成熟,实现了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维护水平和安全可靠性。

第二,有效引导设备研发方向。智能变电站全面建设引发了“按使用要求选择设备”,通过智能变电站建设,引导设备制造厂投入科技资源、开展自主创新。各科研单位和相关装备制造业,积极参加智能变电站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生产出符合技术要求的智能高压设备、新型控制保护设备、优化集成的二次设备,使智能变电站建设顺利实施。

第三,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形成系列。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的关键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公司基建部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智能变电站工程设计类、设备规范类以及调试试验类规范,同时,公司基建部还发布文件规定,引导“两型一化”建设方向,提出技术优化、设备集成的要求,有效规范了公司系统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

第四,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公司基建部组织各项目建设单位科学组织、超前策划,抓住技术方案、工程设计、设计评审、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等关键环节,确保各智能化技术有序落实,使各试点工程按计划实施、成功投产。同时,积累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管理经验。这为智能变电站全面推广建设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智能变电站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第五,智能技术取得实效。智能变电站可大幅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实现设备操作的自动化,提高资源使用和生产管理效率,使运行更加经济、节能和环保。同时还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可实时优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有效降低电网电能损耗;可充分利用一次设备资源,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此外,还可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控,减少运维管理费用,可大大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第六,节约环保节资效果明显。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结构设计紧凑、二次设备集中,布局更加合理,占地面积小;原来的电缆布线用质量轻、价格低的光纤替代,节省了有色金属使用量,更加有利于环保和节能。

继续规范管理提升工程质量

问:未来智能变电站建设还有哪些新的计划?

答:下一步,我们主要将从四大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协调推进,确保如期实现试点工程建设目标。按节点计划安排,继续推进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建设。除已明确的个别项目外,确保试点工程2011年底前全面建成投产。

二是有序推进2011年新建变电站全面建设。根据公司统一部署,从2011年开始,新建110(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全部按智能变电站技术模式建设。我们将继续总结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经验,指导后续智能变电站全面建设。

三是继续开展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及时梳理试点建设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并继续开展智能变电站专项研究,包括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设备状态监测范围和参量的合理配置、继电保护的实现方式、变电站内一体化电源的整合等。通过加强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在保证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工程总体投资。

四是完善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设标准体系。总结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设经验,在公司统一规程规范体系框架下,编制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设计技术规范、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测控装置技术规范等,进一步形成智能变电站设计、设备、建设、调试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

施工人员在220千伏鄢陵变建设现场安装电容器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变电站查看更多>电网信息化查看更多>数字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