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丽水:小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2011-09-20 14: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丽江小水电水能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面积1.7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0 多万,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丽水汇“峰、林、洞、瀑”于一域,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森林覆盖率80%,被誉为“浙南林海”。丽水的另一张“金名片”是水电。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结合“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综合开发、资源共享、生态保护的水能资源可持续开发之路。

水电站:深山里的明珠

丽水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椒江等水系。瓯江发源于丽水,瓯江水系为丽水市第一大江,干流全长388 公里,丽水境内长316 公里,流域面积1.3 万平方公里,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45 毫米,是浙江省内降水丰富的河流之一。瓯江两岸地形陡峻,江溪源短流急,河床切割较深,落差很大,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技术可开发量328 万千瓦,占浙江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的1/3 以上,在全国地(市)水能资源蕴藏量中名列前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丽水市的水能资源开发主要围绕解决山区农村电气化展开,水电站规模不大,送电距离大多在3 公里以内,土建工程不复杂,设备安装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极受群众欢迎。丽水市所辖的9 个县(市、区)先后都列入过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第二批和第四批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并顺利建成通过验收。兴办小水电,为丽水市提供了生活和生产电能,也为群众增收和地方财政增长做出了贡献。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水电在丽水市加速发展,民营企业投资兴办水电的热情很高。以景宁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7 万人口中有约5 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小水电的投资,形成了著名的兴办小水电的“景宁军团”。小水电建设除发电有产值、利润外,还上缴国家税收,长期以来丽水市的小水电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很大,部分县(市)如景宁,小水电上缴的税费占全县税费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困局:唯GDP的水电开发之路

在水能资源加速开发的过程中,丽水市曾一度“发展质量让位于增长速度”,为追求发电利益最大化而对河流脱水段造成下游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景观的影响

重视不够,致使引水式水电站在隧洞引水口与电站之间形成断流,跨流域引水,则自引水口以下全部断流,引发群众上访和群体涉法事件。自上世纪90 年代到新世纪的10 年里,丽水市每年因水能资源开发产生的各类纠纷和上访都在40-50 起。以追求发电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水能资源开发方式,因政策处理难度和环境保护压力,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

破冰:把水资源综合利用作为规划的前提

严峻的现实使丽水的决策者们认识到,水能资源的开发不是单纯的水力发电效益,还同时涉及开发时序、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等众多问题,需要统筹兼顾,综合评价,不能因为当前利益牺牲长远的发展,也不能因为水电开发存在问题而全盘否定水电特别是小水电在丽水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继续支持和积极引导民营资本依法从事本地和外地的水能资源开发,从规划、制度上调整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好水能资源开发中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分配,努力实现丽水市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资源共享、生态保护。

在规划初期即确认和处理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和农民收益等问题,努力做到发电与生活、灌溉、生态环境用水的协调一致,做好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与土地、旅游、环保等规划的衔接,实现水能资源的优化开发。瓯江小溪干流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原为高坝大库一级方案,后来在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集镇化建设发展空间、政策处理难度、一镇三乡防洪安全和加快水能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修编瓯江流域综合规划,将高坝一级开发调整为四级低坝开发,主动减少装机容量13 万千瓦,减少移民1 万多人,保护了景宁县生态示范区的森林环境和旅游资源,扩大了景宁县的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发展空间,取得了生态保护、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多重效益。

资源共享:助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

丽水市水电开发按照“谁开发,谁负责”的原则,以“群众支持、政策处理平稳”为前提。通过和当地群众协商并签订协议,电站采取一次性补偿、按比例从年发电收入中提取、村民参股、捐资兴建自来水和公路等多种形式,给予当地生态和经济补偿。丽水市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土地、投劳、投资等入股开发农村水电,增加了农民收入。1998 年以来,庆元县建成的33 座总装机16.8 万千瓦的水电站,都赞助过村集体一定的资金,用于捐资建自来水、修建公路、防洪堤、安装有线电视和路灯等,据不完全统计约5000 万元以上,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松阳县坳头电站装机容量1300 千瓦,年均发电量510 万千瓦时。电站建设总投资293 万元,其中资本金110 万元,坳头村集体以资本金44 万元投入,占电站产权股份的40%。2001 年,电站经资产评估后实行重置,坳头村集体受让其他股东20%产权股份,共计拥有电站总资产的60%产权股份。坳头电站真正成为了村集体控股的集体股份制小水电企业,自1996 年村集体开始取得分红以来,已累计从电站分红800 多万元。为坳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景宁县梧桐乡梧桐坑村当地群众以各种方式投资入股参与了梧桐坑电站、金秋电站、金丝坑电站和金坑电站等4 座水电站开发,入股有200 户,650 多人,投资

参股1200 多万元,股份占25%。其中2005 年建成的梧桐坑水电站的村民投入为360 万元,次年分红村民;

2006 年底投产的金秋水电站的村民投入为380 万元,当年即分红。目前这4 座电站贷款已全部还清,全体股民按每万元投入获得1800 元分红的标准,每年可得利200多万元。

人水和谐:打造环境友好的绿色水电

瓯江干流特别是玉溪至开潭河段物种丰富,湿地类型多样,两岸自然景色优美,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的河段。2004 年,浙江省水利厅和丽水市人民政

府按照国家《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组织编制了《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2006-2020)》,申请将丽水市作为国家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试点城市。2005 年,国家正式批复同意。为完善瓯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保证河流的连通性,丽水市主动取消了总装机容量达6.5 万千瓦的蔡村、九龙和苏埠三个梯级电站,精心打造以瓯江河流为载体的水生态廊道,建设玉溪至开潭河段为瓯江“水上画廊”,充分发挥河流廊道调蓄水资源、净化地表水、防止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和景观游憩的功能,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瓯江流域良好水生态系统。

松阳县严格实行生态流量制度,严格控制跨流域引水发电项目,原则上不审批跨流域引水发电项目,确需引水的,必须充分论证,并严格实行弃渣治理押金制度,确保水土保持方案落实。近几年,松阳县修编了《松阴溪干流(松阳县境内)水电开发规划》,改变过去打隧洞建引水式电站的开发方式,改为建翻板坝的河床式电站,增加水面200 多万平方米,改善了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增添了沿河景观,极大地促进了松阳县的生态县建设。松阳县采用翻板坝建设的合溪水电站还成功吸引了世界银行的254 万美元贷款,仅用15 个月就建成发电,产生了很好的发电效益、生态效益。

庆元县水利局和县监察局等8 个部门自2007 年开始,从规划、资源管理、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专项清理和评估了28 个已取得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的待建水电项目,对群众反映强烈、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新窑、祝家洋等10 个待建水电项目,依法收回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从资源开发使用权配置层面解决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实现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庆云县马蹄岙水电站长期坚持在厂区和库区两岸实行封山育林政策,育林面积超过6000 亩,2006 年庆云县人民政府确定马蹄岙水电站林区为“景观林区”。

制度护航:保驾水能资源有序开发

2002 年1 月丽水市出台政府规章《丽水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提出水能资源开发权应当采取有偿或政府补贴等形式出让,要求对防洪、灌溉和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公益性水电项目给予政策性补贴,即开发权出让金减免。2003 年6 月《丽水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印发,提出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应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兴利服从防灾的原则,选用最优调度运用方案,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2003 年9 月浙江省水利厅、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若干规定》,全面推行水能资源有偿出让制度,提出水能资源有偿出让所得的一定比例应作为扶贫资金,补助给受影响的行政村;电站业主应允许受影响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政策补偿费用或自行筹资入股投资电站建设,入股比例在20%以内;项目业主应在拦水坝下游径流受影响河段行政(自然)村或居民集中居住地投资建设拦水堰和自来水工程,解决生活、生产、消防、景观、旅游等用水需要。丽水市建立了明晰的水能资源管理体制和权责统一的工作机制,即水能资源管理及水电管理的行政职责都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改部门负责水电项目的核准、上网电价审批和竣工验收;电网由电力系统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丽水市的8 个县(市、区)还成立了小水电行业协会,围绕小水电主管部门的业务,协调小水电企业间关系,促进小水电行业自律和加强交流。

现如今,丽水正在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前提下,积极创建华东能源基地和联合国国际小水电示范基地,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发挥丽水市水能资源开发的制度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为丽水水电持续健康发展,为丽水人走出大山,迈向国际舞台书写新的篇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丽江查看更多>小水电查看更多>水能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