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标准化带来大变化——霞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侧记

2011-09-21 10:26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农网改造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福建省霞浦县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现场,漂亮的彩色安全围栏让施工场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围栏内的展板上清晰标注了改造项目、工程进展情况等,施工工具、零部件整齐摆放在毡布上,施工人员着装整齐、规范操作。霞浦供电公司开展农网建设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后,变化巨大。

建章立制

“凭借经验管理现场,出现问题后,大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直接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低,更重要的是违章作业隐患难以根除。”霞浦供电公司安监部主任陈芳森说。

今年,霞浦供电公司需完成农网改造升级项目24个,总投资1775万元。工程点多面广、现场分散,施工现场管理压力大,安全监管很困难。建立一个标准化管理体系、指标体系,使每个人明确一件事任何人做结果都是一样,一个人做一件事无论多少次结果都一样。

陈芳森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农网改造升级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是100米路的话,管理体系建设就是其中的80米。”为走好这80米路,霞浦供电公司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2010年下半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铺开前,霞浦供电公司农改办主任张兴正异常忙碌。谈到那几个月的经历,张兴正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来总结。从安监、生计、一线生产部门抽调出来的15名技术骨干,根据农网施工作业危险性和复杂程度划分作业类型,编制并完善农网施工典型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

“这一干就是3个月,人瘦了,体系却‘胖’了。”张兴正说。他们梳理了管理标准制度,建立标准化流程105项,修订了185份安全作业指导卡和涉及206个工种的安全作业管理标准指导书,进一步细化了原有的安全工作管理细则。

一切可控

2010年年底,在霞浦供电公司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之初,一些施工人员认为,这只是“作秀”。可在2011年1月东关变电站至竹下村10千伏线路施工中,大家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这个工程是霞浦县第一个农网改造升级项目,霞浦供电公司决定将其作为标准化管理标杆。标准化管理覆盖了作业全过程,改造节点几乎可以用“精确”来形容。立杆作业、安装金具、架设线路、送电调试……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项目完成率、计划执行率、改造项目到位率和两票合格率均实现100%,施工现场实现零违章。“标准化让一切变得可控。开展定制化管理后,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霞浦供电公司变电部主任杨峰说。

今年3月,在东关变电站10千伏线路验收现场,我们可以看到电缆沟笔直,防火墙很平整,电缆沟直线段每隔15米的转角光滑平整,电缆支架表面棱边平直无刺。“这项工程过去少说半年才能完工,现在3个月就通过验收,开展现场标准化施工是关键。”霞浦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郑秋福说。流程规范后,工作步骤虽然增加不少,但施工精益化程度和效率提高了。

经过半年多实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理解并主动接受了这种管理方式。

起点要高

霞浦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阮勇从事生产部门管理工作已20年。他说:“在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模式推广过程中,不仅让人们看到一个个秩序井然的施工现场,而且让年轻员工从一入职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用标准化理念要求自己。”

今年5月刚担任工作负责人的林玮欣怎么也没想到,到农改办上班不到半年,就有机会参与三沙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而且独立负责跨越高速公路的线路施工任务。

线路跨越高速路施工方案颠覆了过去用飞艇架线的方式,施工难度前所未有。为尽快破解技术难题,林玮欣带领施工人员白天在现场勘察、计算,晚上回家后反复分析、论证,开展技术论证工作达20次,制作了施工标准化作业看板,将标准化施工方案、工艺保证措施、梳理出的56类施工安全作业危险点列在上面,不仅使施工内容、工艺要求、人员安排和安全措施一目了然,而且为今后的标准化施工提供了鲜活样本。

“小伙子们表现很出色,消除了大家的顾虑。”霞浦供电公司农改办副主任黄永祥说。在施工中,首次担任现场作业安全监护人的陈晖感受深刻:“施工工艺和现场安全管理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通过标准化作业看板,做到了提前分析和控制,确保了施工有序开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标准化管理查看更多>农网改造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