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会三大创业机会

2011-10-24 17:38来源: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关键词:电力通信云计算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24日,首届中国互联网无线化峰会暨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在杭州举办,阿里云在会上发布了包括云开发者平台、阿里云邮箱、云搜索等产品,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明,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王坚,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等业内人士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对于未来围绕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会,于扬总结认为有三大创业机会:

第一个,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有三个层次上的应用,第一个应用是技术性的,比如我们看到一些安全的防护,第二个是工具类,比如说省电的工具,第三类是社交类的,如果找到一种能够让用户花更多的感情和时间的产品,意味着创业者不用惧怕大企业,你越早进入这个市场,用户在上面花的时间越多,那用户的黏性越强,这时候即便大企业进来,他也没有太多机会把你打败。

第二个是O2O,线上的事情已经是互联网企业完全熟悉如何驾驭这个大平台,而线下行业信息的整合,位置信息的整合,需要很多线下的团队挨家挨户去敲门,去整合这些信息的,这是他们不太熟悉的,也是现阶段相对来讲比较苦的机会。O2O是我们认为有机会快速成长的另外一个地方。

第三个,如果二三十年后所有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的话,那么它的价值链一定要搬到互联网上,搬到云化的状态上,符合多屏、全网、跨平台的演进趋势,这里头有大量的创业机会。

同时对于创业者,于扬提出了两点建议:1、想从未来的创新领域出来的话,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裂化的市场,没必要一上来做大而全,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定位是什么,一定要清楚一点,公有云平台需要资本规模、用户规模以及产品和运营的规模的,当我们没有到那个规模的时候,只能做基础的产品,可能只一层,然后基于细小的定位再去做延展。2、永远不要从我们今天看到的大企业已经擅长的地方入手,我们创业的时候,要知道三到五年之后的情况,反推做什么,而不是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热我们做什么,如果你这样去选择,那一定是背道而驰的。

此次会议分为“中国互联网无线化峰会暨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主会场,以及“云计算技术专场”、“无线专场”、“社区电子商务专场”三个分会场,演讲者涵盖中国互联网领域研究专家、中国互联网企业领袖、全球移动终端企业、金融投资人以及应用开发者。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王坚、云锋基金董事局主席虞锋、天宇朗通董事长荣秀丽、英伟达(NVIDIA)公司副总裁张建中等业内人士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以下是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的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其实刚才曾鸣教授在讲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的巧,因为他把我想讲的开端一部分背景已经做了铺垫,大概一百年前,大家也看到曾鸣教授这样一个PPT,在当时电力很缺乏的时候,有电的企业非常少的,而今天我相信大家换名片的时候,没有人自豪的说我们企业有电,是因为电力确实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础设施。

在2007年易观国际第一次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互联网化,当时很多业界同仁把互联网化和信息化混为一谈,今天我相信大家同意说互联网正在加速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快则二十年,慢则三十年,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企业和机构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政府也会成为联网的数字的政府,但是在那样一个格局中,还会有价值链分工的不同,就像今天有电网公司,有电厂,有电力设备公司,等等。

对于这样一个趋势,我觉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不是一个要不要顺应这个趋势的问题,而是怎么顺应这个趋势,我相信大家都同意这样的看法,你被动的去应付一个趋势和主动拥抱这样一个变革,你所承受的压力,你所看到的机遇是完全不一样的。之所以我讲这样一段开端的话,是因为我想后面分享的内容,尝试想去回答我们后面的云和我们的每一个人,跟我们大的云的概念是什么关系。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我、我们和云”,今天上午王坚博士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什么是云,我想用一个大家更能够看得懂的这样一个图片来尝试跟大家分享,从易观国际来看到底什么是云,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解释。

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在这样的一个数字世界当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代表着我们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渴望,这种需求和渴望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比作是一个大的水库,我们对这些数字痕迹,我们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我们对过往的使用记录都存在这样的水库当中。

水份蒸发是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服务发布的过程,如果把阳光比作用户需求的话,我们看到水分就像阳光对水库的水进行蒸发一样,这样一些水分蒸发出来、发布出来,成为我们用户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每一滴水珠其实都代表着一种用户需求所推动的一种产品和服务,有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属于小规模的、个案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就无影无踪的,好像不是所有从水库蒸发的水都会凝聚成水滴,形成云一样,而大多数的水滴会慢慢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云层,就有一个所谓的产品和服务的聚合过程,最后通过下雨,根据我们用户的需求,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有些地方比较旱,有些地方需要更多的灌溉,虽然老天爷不总是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行事,但是总得来讲,这样一种雨的灌注的过程,就好象最后用户可以按需使用这样一种雨滴,使用这样一种水分。

当我们看到云的时候,我们看到一点,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绝不仅仅指里面的某一项产品和服务,也绝不仅仅指的是某一种机构,某一类型企业,这个云跟你我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认同,在刚才开始的时候看到的互联网化的大背景,这样一个云的生态系统,这样一种云的每一个构成元素,实际上是由你我,由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企业,包括我们发布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来构成。

刚才其实曾鸣教授在讲电力的时候,也特别有感慨,你看整个电力的演进过程,我们非常同意未来云的发展,也会遵循电力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最开始云会出现在一些私有领域,所谓私有并不仅仅指某些富裕的个人,我们看到很多大的企业在部署云服务。比如说邮件,邮箱是企业为每个员工提供的邮件服务,只不过这个邮件是面对员工,而不是面对社会上消费者。当更多的私有云,包括行业云,针对某一种行业的一个共性,去为行业所谓的用户提供一种按需定制的,按需服务的产品,那就是行业云,在大规模的公有云普及之前,私有云和行业云是现阶段的一个主要特点。

未来的公有云从私有云和行业云的演进,有几个过程,一个是技术成熟度,其实从过去的发展来看,技术从来不是一个挑战,我们更关心从用户角度来讲,无论是一个消费者还是中小企业,他更关心如果我使用这样一个云的服务,我的前提投入是怎么样的,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讲,相关的安全保证是怎么样的,因为意味着我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要存在云端,而不在本地,从过去我们看到的所谓软件及服务发展挑战来看,要选择数据存储服务的时候,会表现的非常犹豫,所以这样一个过程在未来演进过程当中,依然存在这样的挑战,同时我相信办法永远比问题多,我们会找到这样的办法,让企业放心的把信息和数据通过云的方式来交付。

每一个消费者接受云服务的时候,也许那个时候就是企业大规模部署公有云,而把自己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放在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而不用像现在这样重复建设。最近的一些论坛我一直在讲一个观点,和我们今天听到很多嘉宾的看法至少是不太完全一样,从易观国际来看到,未来三到五年移动互联网这个词将不复存在,为什么这样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他并不关心用什么样的方式接入,你用蜂窝的方式接入还是两年前开始看到智能手机具备无线宽带的接入,这并不重要,还是说我通过我们已经熟悉的固定宽带接入,还是未来在我们的起居室,基于数字电视改造的数字网络还是电力的形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够随时随地使用我喜欢的产品和服务,我随时随地用我的SNS、微博跟行业同仁交流,我随时随地去放松自己,去投入到这样一款游戏中,或者说我去做一些创作,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看到未来的重要的大的趋势,云化的趋势比我们今天所说的移动互联网更大,移动互联网之所以我们在谈这个词,因为围绕着在这样一个掌面的终端,从产品到服务,包括接入的适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我们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突然发现我们掌中的这样一个小小的装置,居然开始扮演了电脑的作用。我们一方面很惊喜,另一方面发现我们所体会到的很多的产品和服务体验还不像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电脑那样流畅,所以为了特别解决这样一个门槛,大家说今天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这样一个词会迅速过去,就好像十一二年前,当时大家在问上网的时候,你是不是拨号上网,上行多少,下行多少,现在大家还关心吗?不关心了,固定宽带接入已经不是问题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通信查看更多>云计算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