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重视

2011-11-11 11:08来源:中国民族报关键词:水电工程水电开发水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电工程建设及其由此引起的移民问题,是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据有关资料统计,西部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57千瓦,占全国的82%,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743千瓦,占全国的7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西部水电开发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伴随西部民族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问题,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即是焦点之一。

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空间保护越来越受重视

关于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过程中民族文化遗产重要性问题,人们的认识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自1882年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阿普尔顿建立开始,人们就对研究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特别是阿旺斯水库建设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进行了关注。世界银行曾对世界范围内的工程移民进行过研究,强调移民安置应注意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以保证移民重建他们过去的生活。由河海大学编译的《移民与发展》、《移民·重建·发展》等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工程移民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论述。总体来看,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空间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国内,政府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对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特别是关于水电工程建设中地面和地下文物的保护有硬性的规定。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都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地面和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与保护。不过,从国家和各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在工程建设中实施的情况看,大都注意到了对文物的保护,却忽视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指出:“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一条例虽然涉及到了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的尊重,但并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及明确相应的补偿措施。

在民间层面上,近10年来,学者开始关注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过程中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如施国庆的《非自愿移民:冲突与和谐》和《生态移民区域如何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周松柏和胡晓登的《贵州省水电库区民族传统文化加剧衰落问题与对策》、俸代瑜的《从水库移民安置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广西红水河梯级电站水库移民安置为例》、萧亮中的《水坝建设与潜在移民、文化遗产的关系及协调》、廖蔚的《当前我国水库移民的文化冲突与保护研究》、水博的《怒江水电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等。随着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的推进,特别是开发三江地区水能资源中,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波及到海外。为此,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还专门组织了“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对三江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讨论。

总体来看,以往对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文物古迹的保护很重视,也形成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移民文化适应的研究,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移民的文化适应等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过去的研究,都把移民安置及其补偿等作为重点,而比较忽视对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实际上对水电工程和移民安置中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对水电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遗产进行研究,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土文化,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家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国务院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调查登记工作,对濒危少数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予以重点倾斜,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有计划地进行整体性动态保护,加强保护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村寨。水电工程建设以及移民必然会造成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特别是对文化生态和文化空间带来负面影响。对水电工程建设及其移民安置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指导,为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对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水电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过程中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促进移民安置点和库区社会和谐与稳定。我国水电资源丰富的西部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俗极其复杂,水电工程建设以及移民安置中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等问题极其重要,是关系到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能否顺利进行,以及移民安置后社会能否长期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对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适应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库区及移民安置点的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研究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的文化成本,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降低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成本。世界银行的经验表明,关注水电工程和移民安置中的文化因素,利用文化因素引导和说服移民,用民族传统文化的乡土情结和凝聚作用去安置移民,可以减少外迁移民的数量和安置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降低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建设成本和移民的经济成本,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第四,研究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有利于各民族和社会各界对水电工程的理解与支持,改善工程建设的社会环境。近几年来,围绕水电工程建设导致的争论时有发生,加大水电工程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投入是工程建设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随着新一轮对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利用的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将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重视对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能获得社会的理解和广泛支持。因此,应对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究,向建设单位和全社会宣传民族文化在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的特殊作用,使建设单位和当地居民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确保工程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降低工程建设的社会成本。

第五,研究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也是潜在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因为水电开发而造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的损失。在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如果在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把民族文化符号移植到新的旅游景点和移民社区,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移民寻找新的替代产业,有利于提高移民的经济收入,保证移民长久安稳致富。

第六,研究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建构相应的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文化保护评估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为水电工程建设论证、规划提供可行性参照,也可以为相关移民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丰富移民理论。水电工程移民不是简单的经济补偿问题,涉及社会与文化问题。当前,水电工程建设的论证、规划中比较忽视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移民安置也轻视移民的文化适应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建立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民族文化评估体系,把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民族文化保护有机地结合,已经成为水电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编制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评估体系,对完善我国移民政策,丰富移民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工程查看更多>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