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政策正文

国内七省市将启动碳交易试点 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即将铺开,专家称难点问题仍待解决

2011-11-23 09:1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碳交易碳减排发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国家早在4月份就放出六省市试点碳排放交易试点的风声,但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仍处于研究强制碳交易的阶段,并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目前,只有广东明确表示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其碳排放交易将采取省市合办模式,有关碳排放交易所的成立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目前业界说得较多的都是碳交易的好处,比如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等,碳交易所更是希望碳交易的正面宣传越多越好。可是,碳交易背后的难点究竟是是么?中国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应该慎重考虑。提出一个概念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好地实践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据姜克隽介绍,强制碳交易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难点,首先就是物价上涨问题。强制碳交易开始实施后,企业将会因购买减排额度而增加一笔费用,这笔增加的费用最终将会传导至消费终端。

“以电价为例,假定一吨二氧化碳100元,一个发电厂排放200万吨,那么其碳许可交易金额即为2亿,如果电厂发电60亿度,那么摊下来一度电将上涨3-4分钱。”姜克隽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有电力部门专家明确表示,反对试点省市将电厂纳入强制碳交易范畴,其原因也是在此。

其次,数据审核与监管是强制碳交易所面临的另一大难点。据姜克隽介绍,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都是由企业自己提供,二氧化碳看不见、闻不到,排了以后对周边环境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如何促进企业提供排放数据,严把数据质量是难点。而且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政府是否有能力进行有效监管,各方能否保证企业进行诚信交易,都是很大的问题。

据了解,发改委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上还提出,2013年我国将全面启动基于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交易,但受访专家均表示其实现难度较大。“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明晰,现在只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估计时间可能会后延。”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能耗交易或可行

除了碳交易外,“能耗交易”这一新名词近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

据了解,能耗交易是山东烟台市率先提出的一种节能调控机制。烟台市提出,将由原来的单位能耗考核,改为单位能耗、能耗总量双目标考核。凡是不能通过压缩存量能耗消化增量能耗的县市区,经批准可与有能力分摊增量能耗的县市区进行能耗交易,分摊能耗的县市区获得的收益必须用于对节能企业的奖励。

今年7月,栖霞市和招远市签订了年内交易5万吨标准煤的协议。这是烟台首笔区域间能耗量交易,也是全国区域间能耗量交易第一单。按照协议,栖霞市至少要支付给招远市1000万元费用。

“在碳交易未大范围铺开的情况下,能耗交易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姜克隽对本报记者表示,“它考核指标比较合理,其数据审核与监管较之碳交易要容易很多。进一步讲,能耗交易对于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也极其有益。”

据悉,自能耗交易开始实施后,烟台市以往存在的对新上项目总体能耗缺乏目标管理、对投资主管部门项目审核缺乏约束、对节能评估审核不严等问题已经开始改善。“新办法逼着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工业项目一般不再上了。”龙口市经信局副局长臧淑玲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减排查看更多>发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