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国内清洁能源蓄势待发 生物质能需突破三大瓶颈

2011-11-25 11:24来源:阿里巴巴化工价格库关键词:清洁能源生物质能太阳能电池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发改委相关专家指出,解决国内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应考虑改变能源消费的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将满一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来自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煤等三个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和专家,从各自的角度来回顾并展望国内清洁能源的发展。

太阳能:降成本迎挑战

企业视角在西班牙的旅游胜地穆尔西亚,一座装机容量为6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正在由中国企业建造。负责该项目的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公司总经理朱元昊告诉记者,这是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最大的项目之一,更重要的是,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带有“上海电气Topsola”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标志。

2007年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将不同寻常。众所周知,德国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主要市场,随着该国政府每年对可再生能源降低5%补贴措施的实行,国内企业将面临不小冲击。朱元昊表示,“穆尔西亚项目的顺利开展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今后我们将开拓更多的西班牙项目。”据了解,交大泰阳驻西班牙代表处和服务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而在技术方面,明年交大泰阳将加大对薄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研制的投入,逐步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成本。对于方兴未艾的国内光伏市场,朱元昊则认为,“降低成本和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应当双管齐下。”

专家观点“明年,原料紧缺将严重影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晶体硅。”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崔容强教授对2007年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动向做了判断。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有三类电池板,包括晶体硅、薄膜和聚光。其中晶体硅电池板占据产品主流,但薄膜的发展速度更快。而学界对于是否发展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聚光装置可有效地减少硅晶体电池板的面积,从而降低成本。但崔教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聚光装置不能利用天空中的散射光能量,加上传动装置的维护费用和能耗,反而会增添成本。从长远来看,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仍有巨大的降价空间,而现有的聚光材料已不太可能大幅度降价。

对于最近“德国光伏市场趋于饱和”、“中国光伏企业可能遭遇寒冬”的报道,崔教授认为,德国的光伏发电量还不到该国总发电量的1%,“现在只是在某个高位价格上出现了饱和的假象”,他说,“如果产品价格降下来,包括德国在内的国际光伏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他充满信心地表示,光伏发电产品的成本正以每年5%到10%的速度下降,而光伏转换效率则以每年0.2%左右的速度在递增。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太阳能发电必将走进千家万户。

生物质能:突破三大瓶颈

企业视角2006年,国内生物质能源业的发展称得上“风风火火”。以河南天冠集团为例,在燃料乙醇方面,今年8月集团下属的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公司承担的“酶法纤维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正式立项;而其与同济大学合作的生物柴油国家863项目已在年底前立项,另外,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的上海工厂也在积极筹备中。

公司研发部经理史吉平向记者坦言,未来国内生物质能产业化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原料、价格和政策三个方面,其中原料来源始终是发展生物质能的首要课题。目前,燃料乙醇的原料从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逐步转向经济作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国家也鼓励通过甘蔗、木薯、甜高粱等作物来生产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已建成了自己的农业基地,包括位于河南的200万亩甘薯基地和200万亩玉米基地等。明年,公司还将通过向老挝进口木薯等途径来解决原料问题。据透露,原料基地和生产示范工厂的建设将是其2007年的一大工作。另外,在技术上,天冠还将加大秸秆制燃料乙醇的技术攻关。

目前,国内生物质能的生产企业仍需要依靠国家的补贴政策才能够赢利。在史吉平看来,通过原料种类的拓宽、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的研发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

专家观点国内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最大质疑来自“粮食安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颜涌捷教授告诉记者,根据实际国情,运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技术”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路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查看更多>生物质能查看更多>太阳能电池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