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发布

2011-11-25 14:49来源:工信部关键词:电力工业电动汽车电力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明年工业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到一个适度增长区间

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综合各方面分析看,明年工业增速可能会继续有一个适度回调,但总体仍将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将成为明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工业发展和运行质量将继续有所改善。

扩大内需潜力巨大,但制约因素也在增多。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高达24.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4%,比上半年加快8.5个百分点。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随着一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民间投资趋于活跃,前三季度增速高达34.2%,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9个百分点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到59%。居民消费能力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7.8%和13.6%。今年以来各地均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平均幅度在20%左右,同时还不同程度提高了离退休人员补助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将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同时,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有所增加。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增幅放缓,部分领域投资下行压力明显,一些领域民间投资障碍仍然较多,投资增幅可能继续有所回落。汽车、住房消费可能延续低速增长,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正逐步减弱,物价高位运行削弱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消费增长可能呈现稳中趋降走势。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稳定出口任务艰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但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暴露,市场对“二次探底”的忧虑加大。9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都调降至4%。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恶化,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减弱,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一些国家面临大选,汇率干预、投资和贸易保护倾向都会强化,这些都会通过不同渠道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明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可能继续减缓。

同时,经济运行“硬约束”强化。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供给以及生态环境将长期处在“硬约束、紧运行”状态。今年从3月份开始部分地区提前出现“电荒”,9月份以来仍有10多个省份电力供应紧张,明年能源供应形势仍不乐观。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进口依存度均超过50%,未来一段时期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招工难、“民工荒”等现象具有长期化趋势。沿海地区工业用地已经非常紧张,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也较为稀缺。2012年稳健货币政策不可能有大的松动,企业资金面不会有大的改观。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仅下降1.6%,规模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离全年下降4%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也不理想,明年节能减排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首当其冲将对能源消费增长偏快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控制。

总体来看,尽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产品出口需求下降的影响,以及国内因控制物价而紧缩的社会需求,都将导致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工业增速有所放缓,明年经济运行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分行业看:

原材料工业 今年以来,在投资需求拉动下,原材料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进入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增长势头也有所减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0月份,原材料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其中一季度增长12.6%,上半年增长12.8%,前三季度增长12.9%,10月份当月仅增长12.2%,预计全年增长12.5%左右。今年是为期三年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一些扶持政策陆续退出,一些领域投资强度开始减弱;明年又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一年,一些行业结构调整力度还将继续加大;同时,原材料工业还是资源高度依赖进口的行业,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行业影响也较大,高耗能、高排放也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工业,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压力继续加大。这些情况表明,明年原材料工业总体运行环境并不宽松,增速在今年的基础上将继续有所减缓。

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今年1-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8079万吨,同比增长11.1%;累计出口钢材4097万吨,同比增长11.3%。国际钢协(WSA)最新发布的短期展望预测,今明两年全球钢铁消费量将分别增长6.5%和5.4%,远低于2010年水平。汽车、造船和工程机械等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已出现明显回落,明年制造业用钢不会有更大幅度上升,板材需求将继续走软。长材供需形势相对好于板材,但也要受到房地产业调控影响。受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影响,钢材出口也不会有大的改观。从总体情况来看,钢铁行业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需求呈回落趋势,供大于求矛盾加剧;二是钢铁行业高产低效,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三是银根紧缩,对钢铁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性新兴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坚实支撑。今年1-10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876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16.2%和9.5%。我国有色金属从原材料到价格都与国际市场高度接轨,金融市场变化也对有色金属价格及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深度影响,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未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预计2011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幅在10%左右,生产经营仍将继续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主要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仍将呈宽幅震荡的格局。有色金属行业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行业利润分化严重,利润主要集中在矿产开采环节;二是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较为缺乏;三是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缺乏定价权;四是行业投资较热,一些高耗能的项目投资较高,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石化行业在内外需拉动下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不确定因素增加。1-10月份,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乙烯产量增长8%,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6.4%和13.6%。从下游需求看,汽车、纺织、塑料、平板玻璃等主要相关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对石化产品需求放缓,同时节能减排压力上升,同时,资金成本不断攀升,煤电运等要素供应偏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源利用率较低,高端石化产品缺乏等,都将对行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预计明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总体保持经济运行状况下增速可能逐步放缓。

装备制造业 受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影响,装备制造业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仍然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但回落态势十分明显,其中一季度增长17.8%,二、三季度分别回落到14.5%和13.9%,9、10两个月增速止跌回升并稳定在14.4%的水平,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也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预计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左右。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态势也有所改观,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2.4%,其中9、10两个月分别增长14.8%和20.9%。明年是实施“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关键而又重要的一年,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将有利于提升装备制造业本身发展水平,同时,加大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入将继续带动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在出口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12年装备制造业将保持与今年大体相当增速。

汽车产销在经历连续十年年均25%的增长之后,同时受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退出的影响,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0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03万辆和15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和3.12%,主要受过去两年消费潜力提前释放、基数较高影响。从长远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以住房汽车为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还将持续活跃,这将为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提供基本保证。但近期汽车消费仍受到一些制约。符合国四排放标准的汽油要到2014年才能全国推广,由于油品问题带来的车辆售后服务问题将会明显增加,企业的新车销售会出现一定的波动。限制汽车消费措施也有蔓延迹象,如果国内主要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势必严重抑制汽车市场需求。根据对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走势的判断,预计2012年汽车产销增长5%-8%。

船舶工业受国际贸易不振影响,新承接订单大幅下降,生产经营将进入一个相对低迷时期。1-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55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6%,10月份当月仅完工420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97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5 %,其中出口船舶占75.1%;截至10月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量16539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下降15.6%,同比下降15.9%。受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船舶市场不利因素的滞后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国内船舶行业面临生存困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亏损额加大,部分企业明年上半年可能陷入开工任务不足的困境,部分中小船厂已出现停产、转产现象。预计未来船舶市场将呈现出明显的需求结构变化,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节能环保型船舶更被市场看好。

消费品工业 在国内消费强有力的支撑下,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1-10月份,消费品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其中一季度增长14.4%,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增长14.2%,9、10两个月分别增长13.6%和13.2%,预计全年增长13.9%左右。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仍将是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在投资拉动强度减弱、出口贡献率下降的情况下,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继续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和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引导下,消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受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明年我国轻纺产品出口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同时,轻纺工业中小微型企业居多,在外部经营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减弱,面临的困难更大。预计2012年消费品工业增速低于今年1个百分点左右。

轻工行业在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整体运行未出现大的起落,但生产增速回落幅度不断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1-10月份,轻工行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5.6%,上半年增长15.5%,前三季度增长15.3%,10月份当月增长13.8%;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2%,其中9、10两个月仅增长9.1%和8.9%。目前轻工行业总体形势虽然良好,但受生产要素价格波动、货币政策收紧、人民币汇率上升、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等问题突出,部分企业诚信缺乏成为行业害群之马。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将受到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和贸易保护的三重外部制约,部分出口比重大的行业将面临更大困难。

纺织行业在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情况下继续表现出基本平稳的运行态势,但出口终究在行业经营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后势的影响不可低估。1-10月份,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快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10月份当月增长10.1%;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7%,其中10月份仅增长11.1%;主要产品中,纱、布、服装产量分别增长11.8%、13.4%和9.4%,化纤产量增长15.4%。纺织行业出口依存度大,产业链条长,最前端连着棉花等大宗农副产品生产,后端连着居民消费和出口,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用工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等环境因素变动对行业发展影响较大,同时,纺织品服装也是最容易受到贸易保护势力打压的重点领域。在所有这些外部因素叠加影响下,许多企业表示是在苦苦挣扎下才维持当前的经营状况,明年纺织行业运行不确定性在上升。

电子制造业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真正的国际性产业,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大,出口依存度高,出口交货值在销售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出口的不稳定性对行业经营影响明显大于其它行业,全行业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0月份,规模以上电子生产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9%,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尚未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9%,受日本地震海啸影响5月份出口增速一度回落到6.6%,6、7两个月有所回升,其后三个月又继续下滑,10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增长12.3%,9、10两个月均以1个百分点下滑。在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大幅上升的挤压下,全行业已处于微利状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5%,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3.05%,利润率同比回落0.67个百分点,近四分之一企业亏损经营。总体看来,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不断上升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问题等问题得到充分暴露,电子制造业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如果明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出现明显起色,电子制造业运行状况难以有大的改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工业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电力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