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访谈正文

三峡集团的风电光伏新能源布局

2011-12-01 15:46来源:《每周能源观察》关键词:三峡集团风电产业风电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您所指的风电开发综合管理、控制、运行体系,跟公司一直倡 导和打造的差异化和成本竞争等核心优势之间是什么关系?

樊建军:三峡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有别于国内其他风电开发运营商,我们针对国内外风电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三峡新能源发展的科学规范管控体系。合理的管控体系以及在风电场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不断的加以完善,确保了差异化竞争和成本控制等核心优势的体现。

这项工作主要分五个方面:一是加大风电场开发前期工作力度,结合地方实际,提升风资源开发质量,实现风电上网和电网结构改善的互惠互利。目前,三峡集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已参与抽水蓄能电站的投资开发,为进一步储备当地的优质风资源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实施以成本指标倒逼机制为主的精细化管理。风电企业的发展,质量、效益是根本。建立风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把目标细化为指标,全方位根据指标变化动态控制,目前公司很多风电开发项目的指标与国内同期同规模项目相比均位居前列。三是创新风电项目开发管理模式。整合各地勘测设计资源,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理念,与很多省市水电勘测规划院、设计院,开展风电项目整体EPC模式。公司严格控制内部收益率、质量、技术标准等重要指标,创新项目开发管控模式。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将制造业落地捆 绑开发,如在宁夏吴忠捐赠建立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解决当地政府最关注的问题,既促进产业项目开发,也充分履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五是编制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三峡标准”。“三峡标准”是集团公司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累积的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精华,三峡新能源根据风电场建设工程项目前、中、后期各项管控标准,围绕规避投资风险、提升设备可靠性、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不断滚动修编风电工程投资管理标准,将“三峡标准”延伸到新能源领域。

记者:针对风电发展出台的18项大型风电场并网标准已经于11月1日正式实施,三峡新能源未来将如何进一步适应发展步伐?企业战略上将做何考量?

樊建军:这是国家加快风电标准化建设,建立先进风电标准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无论何种标准,必须要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三峡新能源制订的各项技术标准将全力满足大型风电场并网标准的要求。

我认为,此次出台的标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重视解决电源侧问题的同时,下一步应重视网侧方面问题的协调,并建立相应的检测、认证体系。单纯的“急刹车”容易造成整个风电产业面临“冬季寒流”。由此可见,这不是政策出台的最终目的。

随着标准的实施,以往风电发展过程中重建设、重规模,轻质量、轻管理问题,必将逐步得到根本性改观。新能源产业未来 发展前景依然看好。三峡新能源将坚持风光水蓄互补的一体化推进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管控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新能源公司的目标努力。

目前,三峡新能源在内蒙、新疆、甘肃、青海、云南以及东北等地区储备可开发的风资源近3000万千瓦。预计2011年年底,三峡新能源风电在建和投产规模将达到160~180万千瓦。按照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三峡新能源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800万千瓦,2020年将突破2000万千瓦。

三峡工程承载着全国人民的重托。

三峡新能源同样也担负着树立三峡形象、维护三峡信誉、做强三峡品牌的重任。我们唯有慎之又慎,做好做实,依靠质量出精品,效益保一流的硬功夫,回报国家和社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集团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