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光通信市场正文

2011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2011-12-13 11:57来源:电缆网关键词:光纤光缆光纤三网融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次,光纤光缆产品已高度同质化,价格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不惜降低产品的质量。中国泰尔实验室曾表示:“检验机构在近几年的光纤光缆检测中发现,光纤光缆产品的不合格率达到20%~30%。”

再次,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中国企业在光纤光缆的研发、生产以及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型的光纤、光缆产品,如G.657光纤和气吹用微型光缆的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研发的,国内只是在跟踪研制。

这些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国内的产业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瓶颈,力争在光纤光缆生产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光纤光缆企业、电信运营商要加强产业链互动,推动产业链各方实现共赢,为光纤光缆产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3)新一轮产能扩张带来风险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历经了三次快速发展的时期。1991年~199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使得中国的光缆产能规模达到了100万芯公里/年;1999年~2001年的第二次扩张期,产能达到3000万芯公里/年;2008年~2009年第三次扩张期,国内光纤产能跨越式地达到了近亿芯公里/年,光缆产能更大。本轮扩张呈现出3大新特征:一是大型的光纤光缆企业继续扩大规模;二是无论是光缆还是光纤产能都比2008年初增长了一倍;三是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合资建立光棒生产基地,竞争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应该注意的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国内产业的大规模扩张,一方面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是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制造大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可以预见,中国的光纤需求在未来2~3年将维持在6000万芯公里~8000万芯公里,国内光棒的产能目前还有缺口,但光棒进口在未来2~5年将持续减少,并将最终与光纤拉丝能力匹配;而中国光纤拉丝能力将超国内需求20%~30%,光纤的竞争开始向生产效率、工艺路线等影响成本的环节转移;至于光缆制造,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近几年一直制造能力大于市场需求,2009年光缆表现出来的短期内供不应求,实际上是光纤短缺造成的,并不是光缆制造的能力问题。新一轮的光缆产能的扩充,主要是大厂进行,而且起点较高,扩充数量较多,目前光缆的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危害性日益显现。

这几轮的产能扩充是市场需求增加的必然结果,而已处于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未来的需求是否还能持续增长是个问题,因此从相对弱的对手手中抢市场成为生存的考验,如此巨大的产能背后,任何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都将造成价格不理性的降低并进而导致产品质量下滑的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纤光缆查看更多>光纤查看更多>三网融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