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远景风电:做智慧企业

2012-01-05 16:04来源:《能源》关键词:远景风电风机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风机制造商中,远景实属低调又另类的黑马。与金风、华锐这样的老大哥相比,这个由前巴克莱能源金融工程师张雷一手打造的企业正在试图改写风电行业的游戏规则,寻找一条精英化发展的路径。

来自人的“灵活”

2006年,30岁的张雷离开英国伦敦金融城,回到家乡江苏江阴创业——筹建远景。得益于其在巴克莱以及道达尔的工作经验,这个年少轻狂的年轻人选择进入风电领域。

那时也是中国风电行业起步阶段,一些制造商纷纷从国外购入图纸进行风机生产,张雷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独立研发。获得几千万投资的张雷,开始招募各路精英,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全球知名的风能企业,研发中心负责人安德斯(Anders)曾在全球第一大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任技术总监、第二大风机制造商歌美飒任全球技术副总裁。

2008年4月,远景风能自主设计的1.5MW风机下线,张雷将其送给龙源电力如东风电场进行试用。也就是第一台样机打开了远景的销售之门,亚洲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成为迄今远景最大的客户。风机制造的低门槛催生了远景更多的竞争者,资本对于大风机和海上风机的追逐更是高涨。而张雷却另辟蹊径:降低风电的度电成本,根据不同的风资源情况定制设备。

2010年,远景针对低风速区的1.5MW风机下线,拥有当时同等功率风机中直径最大的风轮,长达87米。彼此,维斯塔斯、苏司兰以及GE的风机直径也不过82米。

除此之外,远景还设计针对各类气候环境如严寒、高海拔等风场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根据风场不同情况调整技术参数、叶片大小等。这和张雷为远景设定的基本战略如出一辙——Smart(灵活)。

2010年,远景能源完成全球4个中心的布局:上海研发与商业运营中心、江阴制造与工程基地、丹麦奥尔胡斯的全球创新中心和芝加哥的北美商业运营中心。4大中心的确定也是张雷实现企业另一基本战略——国际化的又一途径。

接触过张雷的人,都称其是野心和气场极大的人。这个深受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影响的管理者,也尝试把风电企业外的管理和生产经验进行移植。在远景的生产流程中,引入了汽车企业丰田的精益生产体系(TPS),“像丰田制造汽车一样制造风机”。

而在发展模式上,张雷更青睐轻资产,其对供应商的要求颇为严格。也正是这一点,运营商更加看好远景风机的质量。在其供应商的名单上,可以找到很多各个零部件领域最为优秀的企业——叶片来自LM,齿轮箱和双馈异步发电机是Winerey,主轴承来自SKF。

无疑,对于供应商的严格筛选推高了制造成本。在风电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背景下,张雷的选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虽然远景风机每瓦价格比国内其他大的制造商高出300元,但是我们两个5万千瓦的风场还是购买了他们的设备。”大唐新能源工程部主任赵宗林在看过远景风机在龙源一些风场的运行数据后选择了远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远景风电查看更多>风机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