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北京PM2.5治理:破题后的博弈

2012-01-30 09:40来源:财经国家周刊关键词:PM2.5煤炭空气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一次见面,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给了地产大亨潘石屹一个“西方式拥抱”,或可作为中国PM2.5防治破冰的一个剪影。

2011年后半年,针对北京市的PM2.5监测问题,潘杜两人一直在上吵架,火药味十足,引发众人关注;杜是实名开微博的官员,拥有不少粉丝。

2012年1月9日,新年伊始,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始定时公布其27个环境保护监测子站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单项指数信息。

在刚刚召开的北京“两会”上,防治PM2.5污染物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在北京“两会”上表示,到2012年第三季度,北京市将按新标准监测PM2.5,并采取煤改气、淘汰老旧汽车、清理化工水泥工业等八大措施,来确保PM2.5的治理成效。

PM2.5,这个昔日陌生的专业术语,在几场弥漫京城的大雾霾后,突然成为2011年“年度热词”,并继续影响2012年和未来的日子。

雾霾的倒逼

关于PM2.5的知识普及,2008年6月曾是个好机会。

彼时,广州雾霾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忽然抛出一个惊人说法,“广州人的肺都是黑的”,并称“广州式黑肺”源于汽车尾气。

2008年大事不断。先是汶川地震,后是北京奥运,钟院士的惊人言论最终被其他新闻湮灭。

2011年11月,北京的雾霾,导致PM2.5在民间被炒沸。此时,钟南山旧事重提,称PM2.5会进入并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并呼吁政府公布监测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唐孝严告诉记者,PM2.5能够进入支气管、肺部和血液,造成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此外,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生育系统、神经系统等也可能造成损害。正因存在莫大的环境健康风险,唐孝严认为,“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不应少了对PM2.5的监管与评价”。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教授,多年来一直呼吁将PM2.5和臭氧纳入中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改变目前只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这3项指标的落后现状。

有着潘石屹等名人近乎行为艺术的“自测空气”,有着钟南山、唐孝严、邵敏等大批权威人士助力,加上微博的超强传播威力,此事很快发酵、升级。 2011年11月16日,环保部公开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PM2.5以及臭氧等被纳入了监测范围。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但各地可自愿提前”。

北京走在了最前面。2012年1月6日,北京市环保部门首次公布了PM2.5的一组研究性监测数据,拉开了北京启动PM2.5监测及发布工作的“序幕”。

广东、浙江、湖北、四川等多个地区,也开始积极行动:或拟将相关内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或在进行设备、人员等能力建设。

无图索骥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内并无一座城市将PM2.5正式纳入污染物监管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标准;人们关心的信息公开和问责、处罚等细则,暂时还是空白;造成PM2.5的产业等污染源如何调整,也亟待落实。

PM2.5的监管与评价,原没有纳入中国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至少在半年前,大多数中国公众并不知晓PM2.5为何物,也无从知晓相关评价信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