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煤电一体化”难实现 煤投电壁垒更大

2012-02-12 10:5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电一体化电力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行业不应有严格划分,有条件都可以进入”

记者:煤企掌握优质的煤炭资源,投资电厂必然会给电企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耿志成:在我看来,煤企投资电厂很正常。国外就是如此,如美国的安然公司成立时只是一家天然气分销商,后来却成了一家拥有340亿美元资产的发电厂。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市场是开放的,能不能投资电力并不由谁说了算,香港协鑫、美亚电力法国电力等外资不都在投资中国电力吗?

电力行业应该怎么划分?我认为,从事电力生产投资的都是电力行业,煤企中的电厂生产的是电能,传送的是电量,在技术上也应该归到电力行业。但遗憾的是,现在的电力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还存在很大的行业壁垒。10年前,煤企就试图进军电力行业,但缺少这方面的政策支持。现在政府提倡煤电一体化,正是一个好机会。在电力市场好时煤炭企业投资建电厂,在煤炭市场景气时电力企业投资建煤矿,这都再正常不过了。

记者:煤企投资电力和电企投资煤炭,哪个壁垒更大一些?

耿志成:煤企投资电力的壁垒更大,表现在几个方面:

从历史上看,电力行业的准入比较严格。除上世纪80-90年代对外资开放外,国内其他行业进行电力投资一般仅是参股或合作的方式,没有出现过非电力公司大规模控股电厂的情况。有人说,这是因为电力行业技术密集,有壁垒。这种说法并不全面。航空公司技术壁垒也很高,但是许多民营企业也在做,有些还做得很好。

电力行业的壁垒主要不在技术上。技术壁垒可以通过资金购买、租用,聘请技术人员解决。电力行业的壁垒主要是政策上的,就是允许谁进入和不允许谁进入,再有就是资金上的壁垒。煤企目前效益较好,但是可以抽出来进行对外投资的资金还难以支撑其成为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发电公司。

记者:您怎么看待“煤电一体化”政策?

耿志成:煤电一体化是煤炭和电力双方分别提出来的,是煤电双方客观需要的现实反映。

过去几年,煤炭行业效益上升,部分煤企正在尝试对电力领域进行投资,目前来看规模一般不大,要么是坑口电厂,要么是投资个别电厂建设,并未特意成立专业发电公司专事发电业务。除了神华集团,其在成立之初就拥有政府划拨的电力资产——国华电力公司。但这些年国华电力公司发电容量也未能实现其他专业发电集团那样的高速扩张。淮南矿业集团虽高比例参股部分大型发电机组,但是这些机组的经营管理以发电公司为主,淮南矿业仅是投资者。

除股权投资形式外,发电公司欲专事煤炭开采,一般需要成立专门的煤炭公司。同样煤矿企业欲大规模进入发电领域,也需要成立专门的发电公司。未来煤企是否会大规模成立或者联合成立专业发电公司,到全国各地建设发电厂,目前尚不得知,也没有看到迹象。但从现有的煤电一体化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些同属一个集团的煤、电企业,还是要按照各自产品所处的市场领域展开经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一体化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煤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