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浅析中国企业ERP项目失败之根本

2012-02-17 16:39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关键词:信息化ERP管理软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在回顾中国企业信息化20年的历程中指出,中国企业信息化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提了那么多年,而ERP系统的名词术语也流行了很多年,甚至国务院为了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都整合成立了工业与信息化部,予于政策的支持和配合。但企业方却始终走不出实施ERP系统成功率低的魔咒,不仅如此,还导致项目失败,甚至企业在付出极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的同时,有时候更会牵联出企业自身的若干问题,从而造成企业对ERP供应商和实施服务商的极度不信任。

据调查,中国企业实施ERP的20多年历史中,总成功率还不到30%。经过对近1000个方案的点评和研讨证实:功能性不足;安全性不够;扩展性不保;狮子大张口,信天要价的方案和“主方案要价不高,维护方案要价惊人”的钓鱼方案随处可见。相当一批方案写手,不懂得编写ERP实施方案要求、要领和基本常识。这种由于方案的重大缺失和先天不足,造成信息化项目失败的比比皆是。因此,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人曾说,ERP其实就那么一回事,组织、数据、技术。然而,面对简单的“这回事”,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是以失败收场呢?

首先从实施ERP项目的企业本身角度来分析。业界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如果企业输入系统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然是垃圾。由此可见,数据对ERP系统的重要性。数据如人体的血液,是系统运行的支撑和前提,基础数据则是系统信息的根源,由此构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然而,基础数据整理是实施过程中头绪最多、工作量最大、耗时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容易出错的部分。可以说,造成项目延期,系统不能顺利切换,或系统用不起来,八成是因为基础数据不准确。

第二,企业ERP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层次不齐,流动性过大。ERP项目总负责人往往由企业“一把手”或主管企业信息化的副总经理或副厂长担任,这也是确保ERP实施成功的首要要素。但如果该负责人只是知道信息化而不懂信息化,从各种渠道都能够了解ERP系统却不知道如何在本企业实现,就会使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使之制定的信息化推广政策与计划没有连续性,更不会立足本企业的业务逻辑做出系统科学的IT规划和实施方法。而且一旦ERP项目负责人离职或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对信息化持反对意见的领导者,这样以来,ERP项目很可能流产,即使项目已经正常运行,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或借口而停止使用。

第三,企业ERP项目维护人员的流失。众所周知,维护人员的流失在实施ERP的企业中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许多企业最为烦恼也无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一个企业实施ERP系统后,如果不能够及时提升ERP系统维护人员的待遇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关怀,这些人员很可能会流失到软件厂商或IT咨询公司中去。一套本来运行良好的ERP系统,可能因为企业ERP维护人员的流失而宣告失败。因此,避免ERP系统实施及维护人才的流失,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和迫切任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软件易用化充满了吸引力,简单的操作同时带来了快捷的流程,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速度有时胜于一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