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企业正文

核工业发展领跑者--记中核集团核电发展道路

2012-02-23 10:40来源:新华网关键词:核电技术核电站中核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断完善的核科技创新体系

“这些自主创新丰硕成果的取得,源于中核集团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创新体系并不断完善提升。这是中核集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确保我国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孙勤说。

目前,中核集团在核科技基础研究、先进核能技术开发、核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建立了17个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和专业研究机构,建有3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0个集团级重点实验室、11个集团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核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科研做支撑。

中核集团还积极实施科技专项,2010年后科研投入每年以不低于20%的速度稳步增长,2011年自主研发投入达到17.5亿元。

同时,中核集团在铀资源勘查、铀矿开采与冶炼、铀纯化与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制造、核反应堆设计建造运行、乏燃料运输、乏燃料后处理、核废物处理与处置等整个核燃料循环产业链中,都拥有自主的技术与产业,既保持和发展了我国核军工科研生产能力与水平,也为推动我国民用核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中核集团始终牢记核无小事,始终把推动技术进步作为保障安全的重要内容,坚持最先进的标准,推动自主创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核安全后援支持体系,为核电站安全运行、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理提供了全寿期有效服务。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核集团对照最先进的标准,对所属在役、在建核电站进行了安全自查,正在开展安全整改,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

素质过硬的核科技人才队伍

在中国实验快堆的研究团队里,有一位40多年致力于核能领域自主创新的科学家。他就是快堆的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

徐銤带领团队取得了以钠工艺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申请了百余项专利,为我国在第四代核能领域取得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徐銤院士为代表的核工业创新人才队伍是中核集团不断取得创新硕果的有力后盾。

中核集团曾经拥有钱三强、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核科学家和一大批素质过硬的核工程技术专家。进入新世纪,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中核集团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构建了人才分层分类管理、人才考核评价、人才薪酬、人才培养培训、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安全六大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中核集团实施了重点科技专项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制度,设立了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岗位。到2015年,中核集团的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将达到300人。从2010年起,中核集团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设立了“钱三强科技奖”,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军人才。

目前,中核集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5万人,高级专业人才8700人,技术工人3.4万人,其中有两院院士18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中核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