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日本地震周年:二度核伤害让日本“核”去何从?

2012-03-12 10:58关键词:核事故核电站日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去何从?

日本将“核”去何从,答案事实上一直就在那里,只不过遭受接二连三核危机的日本人不愿去直面。

长久以来,资源匮乏又心怀大国梦想的日本一直把“核能立国”作为基本国策。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国家能源新战略》报告草案及《核能立国计划》大纲,开始加速核战略。2010年,日本政府发布的《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草案,宣称未来20年日本将新建14座核电机组,2020年将机组利用率从目前的60%提高到85%,并力争2030年进一步提高,实现全球最高利用率。这意味着日本要将其能源储备增加一倍,把能源自给率从38%提升到70%。

就在这个举国谈核的节骨眼上,发生了3.11大地震,继而引发福岛核危机,彻底打乱了整个日本的能源战略部署。事故发生后,日本“弃核”呼声不绝于耳,反核游行示威不断,支持反核的民众从此前的20%迅速升至77%。

值此民意,2011年7月初,民意支持不断下降的菅直人首相,首次就日本未来能源政策表态,“要建立一个没有核电站的日本”。此言一出,震惊日本各界,批评声纷至沓来。政经官员批评他此番言论“不符合现实情况”,是“无视当下经济状况的草率发言”;就连他的内阁成员、国家战略大臣千叶光一郎都说“这是一个没经过深思熟虑的发言”。为此,菅直人不得不迅速澄清,“脱核”仅是他个人的考虑。

而政客们不得不直面的一个事实是,全面弃核代价的确太高。对于当下的日本经济来说,建设一个“无核日本”的未来,尚未显现。前首相福田康夫议员就明确表态,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日本的电力相当比例要靠核电,因此,现在还不能说日本停止核电。因为,其他替代能源还无法替代核电。

但在全民反核的高潮呼声中,菅直人政府却至少为“无核日本”打下了一个基础。他在其任期内的最后几个月,努力促成国会通过了《再生能源法案》。该法案包括一系列的电价补贴机制,规定电力公司有义务购买个人和企业利用太阳能等发电产生的电力。这至少为将来日本向新能源转型给予了激励。野田上任后对于核电的态度颇为实际,他说“我们必须看到严酷的现实,至少未来40年内还是应该合理利用既有核电站。”

而来自民间的反核声音不减反升。一个民间反核团体说,他们已经收集了五百万人的签名,向日本政府请愿,呼吁永久性关闭日本所有的核能发电厂。目前他们收集到的五百万份签名,只是他们预定目标的一半。

在“核”去何从这个问题上,日本政界和民间的分歧已经渐行渐远,但彼此都不愿去直面对方的声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