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中国页岩气装备需过重重“关卡” 需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

2012-04-25 10:20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页岩气页岩气装备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时至四月,有关页岩气话题的热度仿佛当下的气温一样,有增无减。从页岩气资源储量、政策出台再到技术研发,人们已经将页岩气摆到了能源产业最受关注的位置。与此同时,对页岩气装备的关注也逐渐被提到了焦点位置。

中美页岩气装备差距5-10年

2012年3月16日,国家能源局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召开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新闻发布会。《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达到形成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地质调查与资源评价技术方法,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配套装备。对我国页岩气装备目前的发展以及其具体规划并没有明确说明。那么中国页岩气的装备制造业到底现状如何呢?

贝克休斯作为全球四大油服企业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页岩气资源的开采领域。其北亚区销售总经理胡泊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中美之间页岩气装备的差距,如果以时间来度量的话,在5-10年左右。

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

工业与信息化部规划司发展规划处处长姚琣表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工艺技术与装备的脱节,实际上更多的体现是工艺技术的装备化,也就是说,工艺和装备融为一体。装备本身就蕴含了整个的工艺流程。两者越来越集中在一起。”这一趋势同样存在于页岩气装备领域。据悉,目前我国现有的页岩气单井实验开发中的绝大部分核心技术,例如,水平井技术以及分段压裂技术等,仍然需要国际油服公司的技术支持。

胡泊表示,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技术是基础,装备则是技术的实现手段。用于页岩气的装备大多数(尤其是大型装备)是可以用于常规油气的“通用”装备。从这个角度讲割裂发展是可能的。然而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沿着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专门针对页岩气的新装备,以提高页岩气开发的整体效益,从这个角度讲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则是不能割裂的。例如,页岩油气开采要钻出高难度的水平井,而水平钻井技术在常规油气开采中也被普遍应用,该技术可以通过定向马达或螺杆得以实现。在常规油气田水平井开采中所需要的钻机完全可以实现中国制造。然而如果要开发页岩油气藏,这些常规装置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其效率太低。因此,这样的工具也达不到商业开发的要求。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具有开采周期较长,单井经济效益不高等特点。页岩气装备业的发展要依靠商业开发推动,而要实现页岩气的商业开发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低成本与大规模。然而,如何做到低成本和大规模发展?其装备和技术的国产化成为了关键。从这个角度说,页岩气商业开发、技术自主化以及装备国产化三者不可分割且相互影响。而这三方面的关键突破口就是技术。因此,页岩气开采的关键性技术不突破,势必会成为影响其装备制造国产化的主要因素。而其装备如果无法大部分国产化也将影响页岩气开采的成本,从而减缓其商业开发进程。

后勤组织支持能力将决定最终效益

规模是美国页岩气成功进行商业开发的关键因素,通过升级装备来提高技术效率尤为关键。按照规模化的要求,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对成套钻井装备需求急迫且数量巨大。目前从中美间页岩气开采的装备比较来看,大多数地面装备没有太大差距,差距在于地下装备上。

此外,抑制页岩活性等所需的支撑剂及特殊压裂液化学品也不可或缺。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抗告诉记者:中国页岩气开采装备也并非一无是处,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实现出口,其中就包括压裂过程中所用的支撑剂之一陶粒。目前,中国陶粒占北美市场平均13%份额,年均30亿美元,价格800美元/吨左右。在美国进口中国陶粒比当地自产还要便宜20%。

然而在越过了政策、技术和装备重重“关卡”之后,中国页岩气的发展也并非就此一帆风顺。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差距将迎面而来——后勤组织支持能力。胡泊认为:“目前中国页岩油开采仍处在初步试验阶段,因此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和装备上。随着中国页岩油气进入大规模商业开采阶段,后勤组织支持能力将决定其最终效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查看更多>页岩气装备查看更多>美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