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市场正文

三峡工程“无底洞”之辩

2012-06-04 17:49来源:国企关键词:三峡工程水力发电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科学认识水电发展

有人认为,发展水电建大坝破坏了原生态,给大自然带来了灾难。但尽管世界上出于环境考虑而反对水坝的声音由来已久,全球还是建了40万个大坝。

为什么还要建水库、水坝?陆佑楣院士告诉记者:“利用水的势能发电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因为清洁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要通过建水库、水坝跨流域调度水资源,改造大自然。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但水的面积太少,人均水库库容非常低,储存水的能力也太低,多下雨就洪涝,少下雨就旱灾。如果变成千湖之国,大湖泊多一些,对环境只会有利。目前,关键问题就是建一些水利工程,多修水库。”

现在,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夸大了。随着时代变迁,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江河污染日益严重,长江上游的化肥、农药、垃圾全往河里倒,长江这个排污通道已经承受不起。三峡工程竣工以来,环保投入增加,很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纷纷建立,拯救了长江。尽管污染源在陆地,为了保持好水库的水质,三峡集团公司委托各个县专门组织清漂队,2010年清理漂浮物52万吨。

张博庭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水电工程所在地区的发展问题一般由当地政府解决。由于三峡工程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有国务院三峡建委这样的机构,三峡地区的后续发展工作便被媒体放大了。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受到更多关注理所应当,关键是我们怎么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朱伯芳院士表示,作为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国内最高的三峡工程,影响是多方面的。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争论级别也很高。争论是正常的,也是好事。争论之后,很多问题认识得更清楚了。我们应该用平常心面对争论。不过,这也提醒我们从多方面注意、全面考虑,尽量将工作做细、做好、做扎实。

陆佑楣院士坦言,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要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当然,为了可持续发展,人适应自然规律,把水控制起来,有利的同时必然也有一定影响。重要的是现状改变后,适应新现状,再谈改造。生态环境是动态的和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正因为不平衡,所以才能够向平衡方向发展,这就是进化论。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但也是可知的,人类的使命本来就是不断适应自然、积极适应新环境、处理新问题。关键在于以科学精神为目标,进行长期监测和优化,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加强认识,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理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