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众多优势加速发展 大连软件出口概况

2012-06-15 14:12来源:比特网关键词:大连软件信息技术云计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大连市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制定并落实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成功探索并形成了得到业界普遍认可的“官助民办”的园区建设体制、具有大连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发展模式,营造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大连市先后被国家各部委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行业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城市”、 中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等称号,软件和服务外包已成为大连的名片,国内外认知度显著提升。2007年夏季达沃斯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时,高度肯定大连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要争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要求。2011年全年大连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700亿元,同比增长30%,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

产业特色突出。以对日软件外包业务为主,对日出口额一直占总额的80%。几乎日本所有大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司,如阿尔派、索尼、益德穿梭、松下电器、NTT、川崎重工等都在大连投资。而且, GE、IBM、惠普、埃森哲、戴尔、毕博等欧美大企业在大连也设立了针对日本或北亚市场的软件研发或运营机构。同时,大连承接欧美业务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花旗软件、英国电信对欧美业务不断拓展,ASBECT软件、CISCO软件、辉瑞BPO、博朗BPO等一批针对欧美市场的软件服务外包项目落户园区。海外市场开拓也取得积极进展。2008年12月,大连在日本东京成立的日本服务外包软件园,是我国首个海外软件园区,现已入住企业40余家。此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大连对日合作的优势。此事件被评为2008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十大事件之一。

集聚效应明显。2008年市政府规划了150平方公里的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形成“一带多园”的格局,拥有大连软件园、七贤岭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河口国际软件园、新加坡腾飞软件园、东软国际软件园、黄泥川大连天地软件园、龙头产业园、英歌石国际软件园、凌水湾总部经济基地等十大软件园区,聚集了全市80%的IT企业,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截至2011年底,大连市专业从事软件和服务外包的企业964家,从业人员突破11万人。其中12家企业超过1000人,IBM、东软集团人员规模超过6000人。世界500强企业有70余家在连开展外包业务。名列全球前十大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中,有8家在大连投资发展。区域总部超过10家。东软、华信和海辉三家企业连续多年排名全国软件出口前3位。

人才储备丰富。全市24所高等院校的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达5万余人,百余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万人次,已经构建起与产业互动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2008年创建了国内第一所软件高级经理人学院,现已拥有软件学院5所,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和东软信息学院分别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独立软件学院。自2005年开始,大连连续多年组织软件人才国际巡回招聘活动,遍及国内外20多个城市、60多所高校,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并收到良好成效。最近三年,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每年增长万人以上。

发展环境成熟。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信誉体系的理念,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质量认证、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第一个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全国第一个通过CMM5、CMMI5、BS7799和SAS70评估、认证和审计的软件企业都是大连企业。目前,大连共有40家软件企业通过了CMM认证,其中华信、海辉、现代高科、东软、埃森哲等11家企业通过CMMI5级和CMM5级评估,占全国的20%。积极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现已运行的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多采取“官助民办”方式建设运维。分别是大连嵌入式系统公共开发服务平台、大连软件公共技术平台、大连开源软件公共开发服务平台、大连动漫游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连IC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的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大连软件出口的特色政策

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扶持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基础上,大连市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如《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实施意见》、《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大连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大连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大连海关支持软件出口的若干措施》、《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大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等。

市政府设立了软件和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与国家部委、省政府相关扶持资金形成配套。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投融资、信誉体系建设、企业奖励等方面制定了多项具体扶持措施。如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规定,企业自国外和外地聘请首次来本市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年薪25万元以上,在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3万元。补贴资金由市财政通过市专项资金安排50%,企业注册经营纳税地所在的区市县(先导区)财政安排50%。在企业奖励方面规定,对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参照其当年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力比上年(最高年份)增量部分,市财政和企业注册经营纳税地所在的区市县(先导区)财政分别按其留成的100%给予奖励。在信誉体系建设方面规定,对参与政府组织的正版软件集体采购的中小企业和培训机构,由市专项资金给予不超过50%的补贴。 对通过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和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等评估,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IT服务管理(ISO20000)等认证,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等审计的企业,由市专项资金给予不超过评估、认证、审计费用50%的补贴,等等。

三、工作重点及成效

近年来,大连市科学确立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方向,依托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力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形成了国际化、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的产业集群。大连市不断汇聚人才、集约资源、深化创新,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这一新兴的主导产业迅速崛起,走出了五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坚持面向国际市场,走国际化之路。大连软件业从对日服务起步,在服务中提升能力,业务逐步由简单的数据处理向金融后台、人力服务与培训、行业解决方案等高端服务拓展,市场逐步向欧美和发展中国家延伸。

(二)坚持人才先行,走产业人才联动之路。大力鼓励社会办学、公司内部业务培训,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目前各类培训机构达到近百家,2011年社会化培训规模达到4万人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每年投入2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实施软件人才住房保障工程,吸引了大批中高级人才创业就业。连续多年到北京、上海、东京、旧金山、首尔、悉尼等国内外城市组织人才巡回招聘活动。“海外学子创业周”成功上升为国家行动,使之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的平台。

(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走跨越式发展之路。我们始终坚持“官助民办”,又创新了“引凤筑巢”的开发模式,大力支持企业自建软件园,启动了IBM软件园、欧力士金融产业园、航天软件研发基地等“十大园区”建设。我们还相继建立了全国首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海关保税中心、全国首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之路。

(四)坚持突出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我们抓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借助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着力推进网络、动漫游、设计、总部经济、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2011年,我们又将目光瞄准了总部经济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五)坚持科技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十三年来,大连软件产业已完成了从简单代码编写向金融后台、行业解决方案等高端复杂业务的跨越,特别是在物流、自动控制等领域技术和管理均已达到国际水准。建成了30多个国家、省、市、区级研发中心和60余个企业独立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达到3万余人,建成了嵌入式软件公共开发平台、软件人才服务公共平台等8个公共服务平台,正在筹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测试平台和工业设计公共技术平台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建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信誉体系,率先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评价工作,制定的管理规范被批准为省地方标准,与国际专业机构实现了互相认可。

四、下一步工作目标

大连软件和服务产业稳步快速发展。到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出口超过5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重要的软件自主研发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高端服务外包承接基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实施“软件外包”和“自主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加快从满足需求向创新服务转变。大力拓展软件及服务外包市场,全面推进IBM软件园、浦项IT产业园、欧力士金融产业园等软件外包园区的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超万人规模软件企业。逐步使大连软件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的成本控制、订单导向转为依靠自主创新引导应用为主,并以此打破原有产业形态受劳动力价格、外汇波动的影响,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二)实施“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重战略,走出一条“内外兼修”的发展之路。在大力发展离岸外包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发国内市场,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大连老工业基地提升改造,把推动工业软件做强做大作为实现软件产业规模跃升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方面,与区域内外大型装备制造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工业软件;另一方面,推动软件企业走出去,到装备制造企业中寻找市场,积极为制造业的信息化服务,在服务中快速成长。

(三)实施企业提升战略,推动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按照省市“五项工程——企业提升工程”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华信国际软件园、亿达信息谷、海辉国际软件园等载体建设,重点支持澳钢连、华信计算机、海辉软件、亿达信息等本土企业快速向万人、百亿级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奥托股份、展翔海事等设计企业并购产业链下游生产制造企业,加快培育领军型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引导、资本主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为指导原则,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财政补贴和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为企业上市、兼并提供强大的科技金融支撑。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推动50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成为行业龙头型企业,扶持500家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实施产业链延伸战略,大力开拓新的发展领域。推动网络、动漫、设计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网络娱乐、网络教育、网络金融,深度开发动漫游作品及衍生产品,快速提升汽车、钢铁、船舶、机械、工艺等系列设计水平,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

(五)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加快建设人才特区。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打造成为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军人才聚集区。依托“海创周”品牌优势,以“人才回归、项目落地”为目标,逐步完善活动内容,提高服务水平,逐年增加海外留学人员参会数量,提升参会留学人员的质量。结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殊要求,通过实施“百校学生进大连”工程,建设企业IT训练营,推行一系列特殊的科研、创业、产业发展、财税金融、人才管理与服务政策。

(六)实施产业环境优化战略,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佳产业集聚区。按照世界一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基地建设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加大投入,加大力度改善道路、交通、商住、文化事业等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工作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使大连真正成为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政策最惠、环境最优、服务最佳的产业集聚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连软件查看更多>信息技术查看更多>云计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