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技术正文

供电企业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和功能 电力负荷管理与调荷技术之(三)

2012-09-05 17:29来源:国家电网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数据电力供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 负荷控制功能

负荷控制是现场监控终端在系统主站的集中管理下,通过对用户侧配电开关的控制,从而达到调整和限制负荷的目的。负荷控制功能包括定值闭环控制(功率控制和电量控制)、远方遥控、负荷控制策略和技术的管理。

1)定值闭环控制。定值闭环控制包括功率控制(简称功控)和电量控制(简称电控)。通过数据通信通道,负荷管理中心主站设定用户的负荷定值,功控实现的逻辑是:现场监控终端连续监测用户用电负荷,当用户用电负荷超过所设定的负荷定值时,自动判断越限用电,终端进行现场告警,并控制用户端配电开关,实现闭环控制,以便将用电负荷限制在规定的定值水平之下。当用电负荷小于设定的定值或当前时钟越过控制时间段时,允许用户端配电开关合上。电控实现的逻辑是:现场监控终端连续监测用户用电量。当用电量超过电量定值(由负荷管理中心主站设定)判断越限用电、终端进行现场告警并能够控制用户端配电开关,以便将用电量限制在规定的定值水平之下。当追加用电量定值,使得用电量小于定值后,允许用户端配电开关合上。

2)远方遥控。远方遥控属于开环控制,即控制动作后,不进行反馈判断,负荷管理中心主站对终端直接下达控制命令,实现对用户端配电开关的远距离控制,达到调整负荷的目的。远方遥控常用于紧急状态下,限制某一区域或某一线路下的负荷。

3)负荷控制策略和技术管理。要科学的实施DSM 项目,通过负荷管理系统调整用电负荷是必要的,这种调整必须要考虑到供电企业和用电部门的双方利益。因此,负荷控制必须要根据当前的用电负荷及供电资源进行控制方案的调整。在南方夏季高温季节,用电负荷紧张,如何协调好供电企业产休调整计划,确保电网安全对控制策略的制订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并且这种策略是经常变化的。

负荷控制功能的实施必须具有严格的权限和密码检验措施,控制命令必须通过有效校核和确认,任何负荷控制操作必须有详细的操作记录。操作记录由系统自动生成并保证不被人为修改和删除。负荷控制状态的改变和控制动作必须自动生成详细的事件记录并告警。事件记录内容包括:动作时间、当时状态及用电情况等。

三. 需求侧管理与服务支持功能

负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对需求侧管理与服务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对用户端电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电力市场需求状况,为预测负荷需求、调整电力供需平衡提供基础数据。

2)为用户提供用电负荷曲线,帮助用户进行用电负荷曲线优化分析、企业生产用电成本分析,为用户提供合理使用电能,提高用电效率,开展能效管理等数据分析和技术指导工作。

3)落实政府批准的错峰、避峰等需求侧管理措施和方案。

4)监测用户端电能质量,为相应的技术及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

5)为判断供电故障提供数据依据,提高故障抢修响应能力。

四. 电力营销管理支持功能

负荷管理系统对电力营销管理支持功能包括远程抄表,电费回收,电能计量、用电稽查等。

1)远程抄表

负荷管理中心实现每日定时远程抄表,保证抄表的及时性并与贸易结算用电能表数据的一致性。在数据传输环节,通过对数据校验、加密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电费回收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负荷管理中心可利用信息发布功能,向用户发送相应催费信息;二是利用负荷控制功能,实施催费限电,当用户违背电力法,不按时履行缴纳电费义务时,可利用负荷控制功能限制用户继续用电;三是负荷管理系统提供预售电控制功能,保护供电企业的正常利益。

3)电能计量及用电秩序管理

负荷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户端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及时发送异常情况报警,为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提供了支撑平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负荷管理终端通过数据接口,连续(循环)读解电能表数据,实时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对掉电、断相、欠压、逆相序、编程计数、时钟偏差等异常工况自动报警,并提供事件记录和相关数据;二是在线监测开关量的变位状况,及时发现开关状态变位及设施异动情况(如擅自开启计量柜门等),并报警和提供相应的事件记录和数据;三是为用电异常分析提供依据,开展负荷跟踪对比等综合数据监测分析功能。

五. 营销分析与决策分析支持功能

负荷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到主站服务器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可为电力营销管理与分析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采集的基础数据,电力企业可开发后台应用软件,实现电力销售市场分析和负荷的短、中期预测功能。

2)可对各行业用电进行有效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业的负荷预测。

3)在需求侧管理政策指导下,用户积极参与负荷管理,缩小峰谷比,改善负荷曲线,这就需要在负荷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上,进行电价激励实施效果评估及电价调整量化分析。

4)对分时电量动态统计分析和分时电价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5)各种用户和各类行业用电(负荷、电量)曲线分析和变化趋势分析。

6)为线损分析和考核管理工作提供数据。

7)为业扩报装、负荷平衡等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线路负荷和电量数据及分析结果。

8)为提高电力用户服务功能,可面向用户实时发布电力供应信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电力数据查看更多>电力供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