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技术创新。
以应用示范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集聚国内人才优势,攻克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共性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
1.感知技术。重点加强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地理位置感知与导航终端、多功能传感设备、智能仪表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传输技术。重点加强近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M2M终端、异构网络融合、网络可管可控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处理技术。重点加强大数据存储、实时数据库、智能分析和决策、物联网应用中间件、高性能系统集成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4.共性技术。重点加强物联网体系架构、标识与寻址、频谱与干扰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产品标准测试等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二)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孵化培育中小企业;重点发展核心产业,大力扶持支撑产业,积极带动关联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1.重点发展核心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及运营服务等核心产业。着力加强传感器、芯片以及相关仪器仪表、M2M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提高嵌入式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及各类安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健全设计咨询、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等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建设物联网核心技术产业集群。
2.大力扶持支撑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微纳电子器件、网络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等支撑产业,完善物联网产业体系。
3.积极带动关联产业。发挥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的带动效应,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加强应用示范。
根据物联网发展需求,结合无锡实际,以经济运行、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先导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技术自主掌控的应用平台。加强统筹协调,鼓励业务创新,探索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
1.面向经济运行和两化融合领域的应用示范。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管理精细程度和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为目的,推动物联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在工业生产过程监控、仓储物流、用能管理和安全监控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智能电力和智能物流等示范工程。
2.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以提升基础设施综合管理能力为目的,围绕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运营能力、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能力、环境监测和保护能力,重点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和智能环保等示范工程。
3.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以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物联网与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重点建设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示范工程。
专栏八大重点应用示范工程
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
选择纺织、冶金、机械、石化、制药等重点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流程监控、生产链管理、物资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监控、装备维修、检验检测、安全生产、用能管理等生产环节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建立应用协调机制,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工业的集约化生产、企业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降耗。
智能电力应用示范工程
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高空塔架应急抢险、电表数据采集和需求侧管理等应用为切入点,在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资产管理等环节中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加强电力基础设施检测、预警、集中监测和管理,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智能电力网络;建立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自动化智能电力平台,提升智能电网互动性服务能力,实现全电子化的智能电力服务。
智能物流应用示范工程
以集装箱和车辆的监控管理和智能调度、物流信息处理等为切入点,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完善相关标准,提升智能物流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建立综合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智能物流的决策支持和个性化服务。适时开展集装箱联运信息化试点、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试点、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试点、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试点等。
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
以交通流量监测、停车和行车智能诱导、智能交通大平台、公交和客运智能化、道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和汽车移动物联网应用等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和3G网络融合,打造跨区域、跨部门、标准规范、信息共享的综合智能交通服务平台,形成高集成、系统化、综合性的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安防应用示范工程
以重点区域周界防入侵、重大基础设施防护和远程监控、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系统、家庭智能网关接入系统、城市公共管理等为切入点,建设覆盖重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建筑物的智能安防网络,建立支持公共安全监控、预警和应急指挥的智能安防平台。
智能环保应用示范工程
布放传感器、分析仪等智能环保基础设施,开展太湖水质监测、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监测等智能环保示范应用,建设智能环保信息采集网络,完善监测监控、信息处理以及预警等智能环保平台,解决快速检测和分析等智能环保技术问题,建设智能环保体系。
智能医疗应用示范工程
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发展规模化、集群化的智能医疗产业链,加
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
强医用传感设备等智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感知技术加强对医用器械、药品和医疗过程的管理。同时开展基于社区、家庭的新型智能医疗卫生服务和应用,实现低成本的智能医疗。
智能家居应用示范工程
建立统一的智能家居行业标准,在保障家庭内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发挥智能家居对改善和提升家庭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适时开展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安防、家庭网络信息化、节约低碳家庭以及社区管理等示范应用,探索智能家居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选择纺织、冶金、机械、石化、制药等重点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流程监控、生产链管理、物资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监控、装备维修、检验检测、安全生产、用能管理等生产环节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建立应用协调机制,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工业的集约化生产、企业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降耗。
智能电力应用示范工程
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高空塔架应急抢险、电表数据采集和需求侧管理等应用为切入点,在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资产管理等环节中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加强电力基础设施检测、预警、集中监测和管理,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智能电力网络;建立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自动化智能电力平台,提升智能电网互动性服务能力,实现全电子化的智能电力服务。
智能物流应用示范工程
以集装箱和车辆的监控管理和智能调度、物流信息处理等为切入点,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完善相关标准,提升智能物流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建立综合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智能物流的决策支持和个性化服务。适时开展集装箱联运信息化试点、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试点、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试点、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试点等。
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
以交通流量监测、停车和行车智能诱导、智能交通大平台、公交和客运智能化、道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和汽车移动物联网应用等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和3G网络融合,打造跨区域、跨部门、标准规范、信息共享的综合智能交通服务平台,形成高集成、系统化、综合性的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安防应用示范工程
以重点区域周界防入侵、重大基础设施防护和远程监控、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系统、家庭智能网关接入系统、城市公共管理等为切入点,建设覆盖重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建筑物的智能安防网络,建立支持公共安全监控、预警和应急指挥的智能安防平台。
智能环保应用示范工程
布放传感器、分析仪等智能环保基础设施,开展太湖水质监测、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监测等智能环保示范应用,建设智能环保信息采集网络,完善监测监控、信息处理以及预警等智能环保平台,解决快速检测和分析等智能环保技术问题,建设智能环保体系。
智能医疗应用示范工程
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发展规模化、集群化的智能医疗产业链,加
强医用传感设备等智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感知技术加强对医用器械、药品和医疗过程的管理。同时开展基于社区、家庭的新型智能医疗卫生服务和应用,实现低成本的智能医疗。
智能家居应用示范工程
建立统一的智能家居行业标准,在保障家庭内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发挥智能家居对改善和提升家庭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适时开展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安防、家庭网络信息化、节约低碳家庭以及社区管理等示范应用,探索智能家居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四)完善服务平台。
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支持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提升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等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服务机构,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
1.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建设物联网研发机构,加速国内外研发资源的集聚。开展重大和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创新与开发,支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步伐,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2.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的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投融资、产学研合作、政策咨询、市场推介、人才培训和综合配套等公共服务平台。
3.建设物联网标准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发挥无锡产业集聚优势,依托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建设标准验证和测试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无锡示范区内企业及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建设物联网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立并完善物联网专利库,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利用等工作,为物联网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保障。
4.建设物联网应用推广服务平台。与电信运营企业等联合建立移动通信网、广电网融合的应用推广服务平台;与骨干企业建立面向行业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应用推广服务平台,实施试点示范工程。
(五)统筹和谋划示范区总体布局。
无锡示范区覆盖无锡市行政辖区,按空间分布和功能定位,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区和支撑区。核心区着重发展共性技术和产品,重点区着力发展应用技术和产品,支撑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种协作配套,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物联网产业总体格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态势。
1.全力打造产业核心区。按照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及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加快核心区内物联网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大学科技园和博览园的布局与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示范区的技术创新核心区、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区、产业规模化发展集聚区、大规模应用先导区和信息商务服务中央区。
2.加快发展重点产业区。加快重点产业区内已建园区和新建园区的布局和功能调整,培育和发展特色物联网产业园区,发挥物联网产业聚集效应和应用服务示范效应,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关键应用技术、硬软件产品和内容服务,大力培育金融、保险、咨询、认证等现代服务体系。
3.全面拓展产业支撑区。加快推进产业支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协作配套,并积极向物联网核心产业和支撑产业拓展,逐步融入物联网产业链体系。大力推动物联网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带动现代装备制造业、精准农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14日,国网天津电科院协助河北区政府在天津市电力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举办河北区所属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政企参观交流活动。河北区政府副区长、区科技局、4家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代表参加。政企交流活动代表到电科院天津市电力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参观电力电缆分实验室、储能分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分
2024年,能源格局深刻变革,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为我们指明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发布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路径。公司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增长,能源协同优化需求呈现井喷之势,威胜信息将迎来新的行业契机
据广西东兴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消息,近日,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水务物联网管理平台正式接入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行业大模型系统。这是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首次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融入水务物联网管理体系,通过AI技术与水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为城市供水、排水、节水和水
江苏无锡的水域面积占全太湖的26%,人口占太湖流域总人口的4.67%。多年来,无锡始终坚持大力推进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太湖治理的治污、防污、控污等环节,无锡供电公司挖掘电力数据价值,构建图像识别模型,积极参与太湖治理,辅助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科学决策。2月6日,美丽无锡建设大会暨新一轮
近日,由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编写的水电物联网国际标准IEEEStd2413.3-2024《水电能源物联网导则》正式获批发布。据介绍,在水电能源物联网领域,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数据壁垒易导致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在瑞士日内瓦分别举办2025年SG20和SG21全体会议。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指导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自主发起的ITU-T首个能源领域课题组(Q小组)获批成立,4位专家首次获任不同课题组(Q小组)中层职位,12项ITU-T新标准提案全部通过立项决议,标志着国家电
1月13日,天津市发布《天津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津发改服务〔2025〕1号),其中指出,鼓励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强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在智能电网、通信、智能交通等行业加快形成规模化应用。原文如下:
为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部署,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在省公司数字化部的指导下,开展面向电力物联网场景的全面感知、高效协同智慧物联技术研究,实现海量感知终端设备统一接入、管控和应用,推动数据同源采集、互联互通。截至2024年年底,福建电网接入站
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需要,有关单位提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方案。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有关委员名单予以公示,截止日期是2025年1月24日。第一届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牵头,联合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主流通信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厂商、科研机构以及国家电网部分省级电力公司等23家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5G-A无源物联@电力场景需求分析白皮书》。作为5G电力应用系列白皮书之一,该白皮书详细介绍了5G-A新型无源物联技术特点
12月17日,智芯公司创新研发的行波测距型中压配电物联网化馈线终端(以下简称“新型FTU”),在四川成都、资阳落地应用。参与试点建设的资阳回澜镇供电所运维人员表示:“产品很贴合现场实际应用,为一线运维工人提供了先进的故障研判技术手段,预计可减少约70%的巡线工作量,大幅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提
10月24日获悉,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110千伏江洲变电站、巷洲线建成输变电宽窄融合无线传感网,从而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率先实现输变电监测数据的低功耗一体化无线接入。宽窄融合无线传感网设备相邻节点间传输距离可达1000米,传输速率达每秒100兆比特,与有线宽带相比节省投入70%以上,整机功
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并赢得一定的国际话语权,在交通、电力、安防等领域形成了规模性应用。未来物联网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99年我国启动物联网核心技术传感网技术的研究开始,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从培育期进入了发展壮大期,预计今
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惟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江苏省无锡高新区紧紧围绕技术研发、产业集聚、应用示范中心任务,加快推进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已聚集物联网企业1000余家,其中30家物联网企业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据了解,无锡高新区园区企业和研发机构牵头或参与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9项、
以太网起初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除了在工业控制自动化网络领域已广泛普及外,以太网的
在办公室里点一下鼠标就能够看到家里的实时画面;回家的路上,一键按下办公室的门窗就能自动关闭十年前,大家还在进行着这样的畅想,十年后,这一畅想已经通过物联网变成了现实。近日,日照高新区活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山东省物联网运营系统技术工程实验室被成功认定为省级工程实验室。截至目前,日照
现代铁路技术正在向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产品被应用与铁路领域,比如必不可少的传感器、各种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化软件、节能的变频器等等。1、传感器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在现代工
株式会社NTT数据中国、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与日本COMSYS株式会社中国分公司将共同在日本冈山县镜野町开始进行面向减灾的无源防灾传感器的演示实验。该演示实验是为实现能在发生时迅速且详细地确定危险地方及预测危险发生时间等的实时监视体系而进行的。近年来,突发性和局部性暴雨引发了很多灾害,仅通过完善硬件的应对方法是有限的,寻求一种包括软件在内的综合性措施成为当务之急。为防止突发性暴雨造成的灾害,需要实时大范围地收集洪水信息和雨量信息,需要取得信息的同时市町村也能通过独自观测把握每个地区的详细信息。目前,正在进行气象观测装置的“无源化&rdquo
1.绪论三网融合,指的是将无线传感网络、因特网(Internet)、移动3G网这三种网络融合在一起。无线传感网络,即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形式多样的传感器测量所在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众多我们感兴趣的物质现象。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上,新华社正式发布《2012-2013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年报》认为,走进生活、惠及民生将成为物联网重要的发展趋势;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推进的重要载体。《年报》认为,2013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是物联网政策双向加码、稳中求进。2013以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密集出台,一方面重视政策支持、规范、指导,另一方面逐步放开市场,推动资本市场对接物联网产业发展。在政策的双向加码下,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将更加务实,相应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将更加细致完善。二是细分市场需求
日前,有消息称,《国务院关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很快下发,而此消息也得到了工信部的证实。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曾指出,探索物联网商业模式是运营商成功的关键之一。平台化战略助运营商强化主导日前,有消息称,《国务院关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很快下发,而此消息也得到了工信部的证实。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相关文件正在上报,后续会有相应配套政策出台,预计今年上半年该意见基本可以完成并发布。这意味着中国物联网产业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意见》出台加速物联网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性已为全球各国充分认识
据消息人士称,决策层面将很快下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加快布局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其后相关部门将陆续出台财税、金融、投资等扶持政策。去年10月份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在开幕式上曾透露,相关部委当时已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已报送国务院。前述消息人士则提到,即将出台的《指导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力争在物联网感知识别、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等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并率先在工业、农业、环保、交通、电力、公
3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开展国内首次车网互动跨省区联动。活动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63个城市,超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是目前全国电动汽车参与范围最广的车网互动。南方电网公司表示,此次规模化的车网互动活动,参与城市数量创下新纪录,互动电量超过50万千瓦时,通过反向
3月6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国家能源局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25〕23号)。其中指出,紧密围绕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大需求,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能源革命为核心,遵循专项实施方案,优化配置能源领域科技资源,持续践行新型举国体制,着力
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做好2025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25〕385号)。本通知所称清单是指《若干政策》第(一)条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线宽小于65纳米(含)、线宽小于130纳米(含)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3月28日,河南省水风光储互补系统先进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挂牌成立。该中心承担着风光场站出力功率预测关键技术和省域分布式光伏线上群调群控系统链等多个核心领域攻关任务,对推动智能电网、能源储存、风光水电协同调度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该中心已建成超大规模群调群控
卢龙粉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这里独特的土壤和气候,孕育出糖分足、淀粉含量高的甘薯,是制作粉丝的优质原料。起初,卢龙当地的农民为了改善生活,尝试将甘薯磨粉,制成粉丝,没想到竟意外创造出一种口感爽滑、久煮不烂的美味。回溯170年前,卢龙粉丝的故事只发生在
3月29日,南网科技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南网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
3月28日,煜邦电力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13.69万元,同比增长67.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132.38万元,同比增长195.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528.31万元,同比增长157.54%。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8.03亿元,为公司未来业绩
CHINTGreenEnergyNews3月28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一行莅临正泰杭州园区,就地企双方合作,加快甘南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深入考察交流。当日,甘南州碌曲县人民政府与正泰新能源签署合作协议,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以及正泰集团轮值总裁栾广富,正泰新能源总裁金建波,正泰新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一系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等引发了电力新能源行业热议。此前,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也提出要大力提
南方电网公司携50余项数字化成果亮相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2023.5月“慧眼”无人机V2.0●使用场景:用于大规模电网精细化巡检及应急响应巡检需求●功能:“慧眼”无人机V2.0是国内首款面向电力巡检的行业级微型无人机,具有雷视融合感知、导线级自动任务绕障、同机
3月22日,科陆电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100.03万元,同比增长5.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390.2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6470.95万元。科陆电子在报告中指出,智能电网板块业务是公司的核心基础,核心技术是高精度量测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和一二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