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我国核电产业园发展纵览

2012-09-29 11:15来源:中国核工关键词:核电项目核电产业园核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秦山一期扩建工程——方家山核电项目正式开建。该项目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0%以上,也由此催生了国内首家专门与核电配套的产业园区的建立。

如今,与核电关联的产业园或基地已在不少省份生根发芽。企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及技术信息,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实力,进而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依托秦山核电基地建立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海盐-中国核电城,无疑是全国核电产业园发展的开创者之一。据了解,从2010年至今,海盐县核电关联企业已经从24家发展到60余家,产业门类遍布三大产业;核电关联企业年产值从26亿元跃升40亿元,主要产品也从核电外围不断向核岛内部深入。

核电产业园(基地)这种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推动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蓬勃兴起百花争艳

伴随着我国核电的发展,全国也兴起了建立核电产业园的浪潮。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核电的快速发展将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依托已有或者在建、规划的核电项目,不少地方开始兴建核电产业园或与核电有关的产业基地。比如,同样是我国较早发展核电的广东省,就依托自身的区域优势,建立了深圳核电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南沙核电重件制造中心、台山核电装备产业园。而得益于海阳、荣成石岛湾核电站的建设,山东省也规划建设海阳、莱山、淄博三个核电装备工业园。

目前,我国在核电产业集群式发展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立足大型的核电装备生产制造企业而不断形成的产业区域,一种则是围绕核电站建立起来的相关产业链。此外,一些省份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将核电产业发展的触角延展至核电服务业、核电技术研发等领域。

在这方面,上海的动向似乎有点“与众不同”,核电装备产业基地的发展正促使其酝酿建立“核电服务科技园区”。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核电装备重镇,已经形成了核电研发、设计、制造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加上较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使得上海发展核电服务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发展得好,核电服务产业对GDP的贡献度可能并不低于核电装备制造业。”上海市核电办公室副主任刘伟瑞说。更重要的是,“这一块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创新水平更高,对掌握核电核心技术更具意义。”

尽管各地核电产业园发展的侧重有所不同,但是我国核电产业集群式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呈现出以浙江、广东为龙头,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西部地区推进的新格局。这些较早发展起来的核电产业园(基地)在抢占了市场先机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市发展核电关联产业提供着经验借鉴。

内外互动凸显优势

核电产业园(基地)的不断涌现,不仅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也推动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

据了解,烟台海阳核电装备制作产业园区的龙头企业——山东核电装备制作公司,2011年实现入库税收3987万元,排名海阳市纳税百强第二位。另据资料显示,2011年,海盐县工业总产值619.21亿元,其中核电工业产值97.80亿元,占15.79%,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政府在核电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嗅到了巨大发展机遇的气息,而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最先获得利益,如此一致的共识也促使地方政府成为了核电产业园(基地)快速发展的推手。不少省份把发展核电产业写入省级发展规划中,集合全部力量推动核电关联产业发展。浙江、广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浙江省2011年出台的《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规定,计划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内重要的核电服务基地和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广东省公布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写道,要依托核电站建设和重点优势企业,采取与国内外核电关键设备和核岛辅助设备制造企业合作的模式,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使得核电产业园(基地)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开始凸显。它一方面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缓解了资源紧张和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当地新能源的发展,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核电产业园(基地)的建立,也有利于改变有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的局面,促进地方经济健康、持续性的发展。

对于核电产业自身而言,集群式发展所具备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核电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促进核电以及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他看来,核电产业园(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促使产业内部分工更加精细,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利于连接各企业,促进企业之间互相学习,推动核电技术的进步。此外,产业内部分工的精细化和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必将促使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产业园查看更多>核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