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地热发电短期内难实现产业化

2012-10-30 15:30来源:远东电缆关键词:地热发电发电站热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热水和蒸汽为动力源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其基本原理与火力发电类似,也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把地下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中国地热资源多为低温地热 ,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华北、松辽和苏北。有利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藏、川西和台湾 。中国尚有大量高低温地热 ,尤其是西部地热亟待开发地热发电信息。迄今我国运行的地热电站共有5处,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羊八井的地热发电站是其中最大的地热能发电站,截至目前,羊八井电站每年发电700-800万度之间,不计算打井成本,该发电站度电成本在0.7元左右,单位千瓦装机成本在1.2万元左右。目前与西藏电力公司的卖电结算价为0.25元/度,每发一度电国家发改委补贴0.65元。以此计算,实际上网电价为0.9元/度,高于风电平均0.5元/度的上网电价,低于光伏平均1元/度的上网电价。

羊八井地热电厂打井深度已达1450米,已属干热岩层。按照之前的可研报告,该井可稳产10-20年,8-10年电站即可收回成本。如果地热发电大规模应用,相关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日前国土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大陆3000米至1万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干热岩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因此从理论上讲,我国地热发电的开发潜力无限。

实际上,我国地热发电短期内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热勘探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3000米的深度已可与页岩气的开发深度比肩,参照页岩气的投资预算以及风险评估足以说明地热发电短期产业化是不现实的。

2、地热资源发电存在三个主要技术问题:一是饱和蒸汽中不免会带有水分,水分会冲击汽轮机,从而造成部件的部分损坏;二是地热资源中的成分会使汽轮机叶片结垢,清理结垢叶片不得不停机,从而降低地热发电效率;第三则是腐蚀问题。

3、除发电中的问题之外,地热发电还面临着另一个后处理的技术难题:回灌。地下抽出来的地热水,部分会含有重金属元素,如果排到地表,就会产生污染。此外,如果地热水只被抽出而不补充的话,势必造成地热资源的枯竭。因此无论从环保还是维系地热资源持续开发角度而言,回灌都至关重要。但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回灌技术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辖区内地热资源利用的专门性文件,但主要是针对低温和中温地热资源的利用,对于地热资源利用的补贴,也仅限于地源热泵等技术装备方面,鼓励地热发电的政策环境仍就欠缺。

目前,开发商若想获得地热发电电价补贴,仍需采取“一事一议”的做法,向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提出申请,这便卡住了许多想要进入该领域的投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热发电查看更多>发电站查看更多>热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