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风电观察】如何理解“新能源并网难”?

2012-10-31 10:06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并网风电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能源消纳难源于负荷中心与电源逆向分布

新能源消纳难,除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用电市场萎缩之外,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的基本格局,是其内在深层次原因。

国网方面分析,跟煤电等常规能源相似,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也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中东部负荷中心,跨区输送能力不足。目前“三北”地区风电比重已经达到20%的较高水平,近年来,风电开发规模大与系统消纳能力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受跨区输送通道建设滞后影响,进一步发展风电面临消纳空间不足的挑战。而从全国看,风电占电源装机的比重只有5%,中东部地区调峰资源较为丰富,消纳风电的市场潜力未充分发挥。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区之间的联系还很薄弱,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全国联网能力,难以适应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此外,电源结构单一,系统调峰能力不足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都是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占比达到81%(东北、华北、西北火电装机占比分别为77%、91%、65%),且多为供热机组,既没有快速跟踪负荷的天然气发电,又缺少可以灵活调峰调频的抽水蓄能电站;特别是到冬季,主要是供热机组在发电,调峰能力更差。相比而言,西班牙燃油燃气及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比例高达34%,是风电的1.7倍;美国灵活调节电源比例达到47%,是风电的13倍。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我国的风电利用小时数仍达到了2000小时左右,跟风电发达国家西班牙相当。舒印彪介绍,靠的是我们在智能电网建设、调度的统一管理,以及其他技术方面的工作,可以弥补调峰能力的不足。

根本解决问题,还靠特高压

舒印彪所说“其他技术”,包括加装安稳装置、无功补偿装置、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达标等技术措施;而在系统管理方面,现有条件下“千方百计消纳风电”的主要做法,就是充分发挥统一调度和大电网优势,包括深入分析风电运行规律,科学安排调度运行方式,挖掘系统调峰潜力,跨省跨区消纳风电等。但在现有大电网配置和消纳新能源潜力已经充分发挥的基础上,靠这样的挖潜、弥补,可以解决问题于一时、一地,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在蒙东、冀北,在其他风电占比较高地区,电网方面极为一致的呼声是,要根本解决新能源送出、消纳问题,还要靠特高压,以及建立在特高压网架基础上的智能电网。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我国风电出力时空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风电场同时来风的概率较小,这种特性决定了在更大范围消纳风电,风能资源的利用会更好。这样,大力推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电网建设,通过“风火打捆”外送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分析指出,特高压电网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大容量、远距离输送问题,更能解决现存的电源结构不合理、系统调峰能力差的问题。以冀北电网为例,建设规划中的张北—武汉特高压工程,可以实现冀北电网“风火打捆”外送,同时利用华中地区丰富的水电,形成水火互济、风水互补、风火互补的优化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新能源并网查看更多>风电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