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技术正文

纳米发电机:“最后一米”怎么走

2013-01-05 11:09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发电机传感器电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凌云光子技术集团视觉与图像器件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伟嘉则表示,工业投资代价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工业化投资代价的大小决定了哪些类型的企业可以担当此重任,是大型、中型、小型企业,还是企业联盟。”因此,纳米发电机的投资模式还需进一步的评估。

北京国浩传感器研究院副院长韩跃指出,纳米发电机产品的缺位也许让企业不具备十足的投资信心。“除了科学原理,企业家还想看到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商业化。”

的确,与众多企业接触后,王中林也发现,我国工业界起点较低,企业家往往不能立即接受无法马上见到回报的新技术。“但是,能带来产业转型的新技术确实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回报。”王中林表示。

政府“做媒”推动产业化

其实,我国曾在新技术产业化上吃过亏。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率先关注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但产业投入没有跟进。而美国GE公司连续10年的高投入推动了整个产业崛起。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失去了一次技术领先的机会。

而政府“做媒”往往能助推高技术与产业化亲密接触。近年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投入巨资推动射频识别芯片产业的发展,使台湾地区在这一领域能与发达国家抗衡。

在韩跃看来,纳米发电机产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当今产业界,通过“打造新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的“蓝海战略”备受关注。“纳米发电机正是一片"蓝海",值得政府重视。”他说。

王中林也表示:“我迫切希望在国内推动纳米发电机产业化,引领世界潮流,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形成,助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提高。”

作为“千人计划”顶尖人才,王中林回国后便开始推进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建设工作。据介绍,该研究所计划在压电电子学、纳米发电机技术上探索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到产业示范的“一条龙”研发模式。

王中林期待,政府能积极介入并加大投入,帮助科学家和企业共同完成这一重要技术的产业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