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世界级水电工程隧洞群之谜(图)

2013-01-09 09:59来源:中国能源报 胡学萃关键词:水电工程水电站水电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新年第一天,在雅砻江工作了十个年头的陈云华站在新建的集团总部大楼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就在2012年12月30日,锦屏“双子星座”中个头相对矮小的“妹妹”——锦屏二级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锦屏二级地下厂房

陈云华是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砻江公司)总经理。当天,锦屏二级地下厂房举行了投产仪式。这一天,陈云华和他的许多锦屏“战友”一样,想大醉一场。他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随当时的水电部副部长姚振炎骑马过江考察雅砻江水电资源时的情景。

他说,锦屏“姊妹花”中那身材高挑的姐姐——锦屏一级也将在今年夏天披上嫁衣。

锦屏二级水电站投产发电前夜,《中国能源报》记者深入锦屏山埋深达2500多米的地下,试图了解中国四代水电人在锦屏梦圆过程中所经历的大考,揭开这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群之谜。

“老三批”与“新三批”

到现在为止,张蕴华已经无法搞清楚锦屏“老三批”和“新三批”到底怎么个区分法,但他说怎么区分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没有这些人的出生入死,就没有锦屏的今天。”

张蕴华是锦屏建设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说这话的时候,他那两道粗黑浓眉下的眼睛炯炯有神。

锦屏工地上流传着一句话:锦屏人分为三批,第一批爬进来,第二批走进来,第三批坐车进来。张蕴华管这叫“新三批”。

而负责锦屏二级设计的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东院)设总陈祥荣口中的“老三批”,说的分别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4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三代中国水电人,两院院士潘家铮就属于第一代。

1965年到1972年的八年间,在国家“建设三线”的号召下,当时的水电部曾把开发锦屏水力资源作为重点项目,组织了上海勘测设计院600多名水电工作者奔赴锦屏,开展勘测、设计和科研工作。这是第一代锦屏人,那时候,锦屏还是千里之外的蛮瘴之地。勘测设计队伍人背马驮运输设备资料上山,冒死强渡险滩、上下陡壁悬崖,有人葬身激流、有人失足掉下悬崖粉身碎骨。

“文革”一场浩劫,才高八斗的工程师们因为政治斗争分为两派,双方发生武斗,用他们聪明的大脑制造出坦克和迫击炮欲置对方于死地,锦屏水电站工作戛然而止。

20年后,第二批锦屏人开赴。1988年,水电部组织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成都院)和华东院(原上海院)再次勘探,做锦屏前期。1991年,这批工作队开始在大河湾东端现在的地下厂房附近打5公里长的探洞,旨在回答究竟能否打通锦屏山的疑问。1994年,当隧洞接近5公里时,施工队伍突遇洞内涌水,导致探洞附近于1968年建成的磨房沟电站(装机3.75万千瓦)无水可发,进一步施工被迫停止。彝族老百姓意见很大反映到北京,随后探洞被封堵,第二次勘探宣告结束。

这一搁置又是数年。直到2003年,业主雅砻江公司经过二滩水电站的多年建设运行探索,再次启动锦屏水电站建设工作。

陈祥荣说,潘家铮一生有两个梦,一个三峡梦,一个锦屏梦。三峡梦他在医院的病床上见证了,但锦屏梦,“就像当年邓小平没有等到香港回归一样”,直到去世都没能见证。

如今,位于洼里乡、为了纪念当年剿匪牺牲死难战士的烈士陵园旁边,又多了一些坟茔,长埋于此的锦屏水电站先驱们,终于可以含笑瞑目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工程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