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核电经济性研究

2013-01-17 14:03来源:和讯论坛关键词:核电站核电机组核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碳基电源支撑的中国经济

经济发展的重工化依赖

根据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take-offmodel),在社会经历了起飞阶段之后,将逐渐进入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阶段的特征是现代技术在各产业领域普遍应用,是钢铁及其下游的机械设备、电力、造船和铁路等部门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在1977-1987年间实现了起飞,目前正处于起飞阶段和走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期。过渡期是以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迅速发展的工业重工化为特征的。

国内学者对重工业化的态度莫衷一是。林毅夫、吴敬琏等认为目前的重工化有悖中国的国情,中国经济发展可以不经历重工业阶段。文献[3]则认为,由于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固定资产更新阶段,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很大,所以重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文献[4]根据1981-2006年相关数据建女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我国重工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重工业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1877,我国重工业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的正向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重工化政府行为下的路径依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意味着“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尚需时日。

工业部门的电力消耗——一用电重工化特征

在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工业用电始终占70%以上(见图1)。随着重化工业进程的推进,重工业中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周期性传导至电力消耗上,工业用电中的重工业用电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全社会电力消耗随之呈现部分周期性特征。

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结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71.75%上升到2006年的74.89%。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完成32458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4566亿千瓦时,比重为75.09%,增幅同比增长5.55%,工业用电贡献率为81.64%。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kwh,同比增长5.3%,工业用电量25495亿千瓦时,增长3.65%,工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52.71%。我国主要的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增速与发电量月度增速存在高度拟合关系,高耗能行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相同周期性特征。

进一步地,从2006—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七大高耗能行业对电量消耗的影响远大于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表1中的数据显示,七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左右,而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耗的比重超过了65%。这说明,如果七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放缓,那么由此引起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明显小于电力消耗增速变化;在特殊情况下,结合技术进步等因素就有可能导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上升而电力消耗下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核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