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市场正文

风电企业被“三角债”拴在一起

2013-01-31 09:27来源:《中国机电工业》关键词:风电行业风机风电整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角债”毒瘤

2012年11月15日,第五届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开幕式现场,当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在致辞中满含热情地讲道:“到2020年丹麦传统电力消耗的50%,必须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到2050年丹麦将成为一个完全脱离化石能源的国家”时,站在我身边的一位年轻男子不禁发出上述惊叹,他的胸前挂着写有参展商的牌子,左边的衣领上是蓝底白字的“金风科技”字样,和众人一道,因为丹麦人的“豪情壮志”,这位金风科技的年轻员工使劲地鼓着掌。

金风科技是中国风电领域的领头羊企业之一,也是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2000年,这家业务还完全集中在新疆当地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1054万元;然而十年后,其营业收入便达到惊人的178.6亿元,业务覆盖全国各地的同时,开始积极走向国外市场。

金风科技可以说是中国风电产业的典型缩影:2000年,中国风电业总装机容量34万千瓦——一个小到如今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随后经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585万千瓦,2011年则一跃增加到破纪录的6236万千瓦。2012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下行,整个风电行业随即放慢了脚步,然而中国的装机容量预计依然会超过6千万千瓦,总发电量则预计超过1千亿千瓦时,由此来计算,风电已经成为中国在火电和水电之外的第三大电力来源。

简单一看,相比较被“双反”折磨得气喘吁吁的中国光伏业,主要市场集中在国内、且装机规模已经做到世界第一的中国风能似乎完全有理由可以沾沾自喜,然而现实却是,所有涉及风电领域的相关方,如今非但高兴不起来,有的竟然转眼就到了生死边缘。

“行业情况就好像是直接从盛夏过渡到严冬,甚至都没给人留下任何反应时间。”一位风电轴承私营企业负责销售的经理如此表示。

对于“风电寒冬”,简单从在不同地区上市的三家中国风电巨头明阳风电(NYSE:MY)、金风科技(002202.SZ)和华锐风电(601558.SH)的三季报就可以清晰的看出:2012年11月16日,明阳风电发布三季报,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8.6%至7.87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下降94.4%至502.98万元;华锐风电第三季度形势亦不容乐观,单季营收仅有5.48亿元,亏损高达2.8亿元,创造了单季营收和净利润新低;金风科技第三季度营收24.6亿元,净亏损3243.88万元,为公司2008年以来的首次单季度亏损。

对于几家龙头企业利润的大幅度下滑,多数人迅速将之归咎于产能过剩,事实似乎也支持这种说法。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风电整机行业产能估计在30~35GW之间,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与此同时,风电价格则迅速从6500元/千瓦下降到现在的3500元/千瓦,产能过剩导致的买方市场使得风电整机企业,即便不赚钱甚至亏损也不得不继续交易。

然而,由产能过剩而导致的利润大幅度下滑,显然并不是中国风电产业要面对的唯一难题,随着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明阳风电等整机厂利润的下滑,一个已经牢牢套住风电产业链上下游所有利益相关方的“三角债”危机,正缓缓浮出水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三角债”并非刚刚出现,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它扎根于中国风电业最初的成长基因中。

我们以华锐风电为例。这家近两年在营业收入上已经超越金风科技的新行业老大,其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轻资产经营”的商业模式。

如下表所示,2009年~2011年,华锐风电财务数据的一大特征即是“应付账款大于应收账款”,这使得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货币资金,从而在不用自己更多投入的情况下就可以轻易扩大产能。但很显然,由于整机企业的应付账款主要为其该付给部件商的货款,所以这种财务手段使得为华锐风电提供诸如叶片、电机、齿轮箱、轴承等核心部件的部件商们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华锐风电财务数据 (单位:亿元)

2009
2010
2011
应付账款
74.9
126.9
99.4
应收账款
39.2
89.7
118.7
资产总额
170.2
286.3
347.9
营业收入
137.3
203.2
104.3

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类似华锐风电这样采用“轻资产”模式迅速扩大产能规模的风电整机企业并不在少数,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就曾采用过此招,随后即快速取得规模的扩张。到了近两年,尽管金风科技没有再过度使用此手段,但其财务特征依旧是“双高”:高应付账款、高应收账款。如下表所示,金风科技的应收账款持续增高,与此同时应付账款亦保持在高位。

金风科技财务数据 (单位:亿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年3季
应付账款
14.4
20.0
46.5
53.0
61.8
应收账款
25.8
46.8
70.7
102.0
111.8
资产总额
110.7
148.8
280.6
319.5
321.2
营业收入
64.6
107.4
178.6
128.4
24.6

查阅明阳风电等风电整机企业的财务报表,均可以看到上述这种“双高”的财务现象。由于整机企业分别在上游和下游连接起了部件商和开发商,对于华锐、金风等而言,其居高不下的应付账款显示了它欠部件商很多钱,而其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显示了风电开发商欠它很多钱。事实上,如果顺着风电产业链往下走,我们就会发现:原来风电开发商们也希望用有限的资金迅速做起更大的规模。

很显然,上述这种产业增长模式几乎在其一开始就为“三角债”的出现埋下了祸根——2012年,随着中国风电项目审批放缓、银行资金的收紧以及“弃风”等问题影响,整体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中国风电业,最终进入了“寒冬”。而在寒冬的背后,风电产业链上的各方成了被“货款”栓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如果这个绳结不能尽快解开,结局可能就是大家一起饿肚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行业查看更多>风机查看更多>风电整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