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评论正文

生物天然气产业期待突围

2013-03-19 10:32来源:《能源》 作者:张慧关键词:水处理生物质发电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推广障碍

虽然潜力巨大,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对生物天然气的利用仅处在示范、试点阶段,离商业化推广,仍有距离。

我国可供应发展生物天然气的原料储备量虽然巨大,但目前为止,对城市污水、垃圾填埋气等原料的集中利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欧盟国家的沼气发酵工程,很快发展到产业化阶段,很大原因在于,他们认识到如不对城市污水进一步处理,将成为二次污染源。这样的危机意识,促进了沼气产业的发展。

庄会永向记者坦言,生物天然气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需要依托规模化的养殖产业,或者依托规模化的生物化工产业,整合剩余物实现增值应用、耦合联产,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益。

安宁车用生物天然气项目之所以取得良好效益,关键在于其废水、废渣的数量以及有机物浓度,非常有利于生物天然气的产出。

也就是基于对效益的考量,一些企业对投资生物天然气项目持观望态度。安宁车用生物天然气项目,总投资约为3600多万元,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对于农村一家一户的沼气建设,国家已拿出超过500亿的资金进行补贴,但对于生物天然气的补贴政策,尚未出台。

根据国家能源局下发的《生物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供气的目标为220亿立方米,其中沼气用户目标为190亿立方米,大型农业剩余物燃气、工业有机物废水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沼气的目标仅为30亿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划中,190亿立方米的沼气用户目标,指的是农村一家一户的单体沼气利用,并而非是对产业沼气的规划。可算作产业沼气的目标,仅为30亿立方米,只占到农村单体沼气的15%多。

由此可见,国家层面上对于生物质供气的重视还停留在农村沼气的利用上。大型规模的产业沼气,并未引起国家层面的足够关注。

在程序看来,我国当前的沼气技术至少落后欧洲十多年,需要国家转变产业政策,引导企业通过赢利增加技术创新的动力。“国家对产业沼气是刚刚有所认识。希望做试点项目,但并没有真正拿出规划和财政补贴政策。如果能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个产业一定会有飞速的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处理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