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哈电集团:从画图匠到设计者

2013-03-26 09:28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关键词:哈电集团发电设备火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苗立杰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企业在设计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需求。以中国航空为例,在中国生产的航空发动机里面有一种耐高温的合金材料,这种合金材料可以耐住1300度以上的高温。这种材料的技术核心是在合金的内部打造蜂窝状的空洞,然后用水蒸气流动的办法来让内部冷却。但这里面的孔洞如何进行打造就非常困难,而且没法用机床加工。所以其铸造的水平正在制约中国航空业的发展。但如果我们在未来采用3D打印技术的话,无论设计出来的图纸有多复杂,只要软件能够实现,那么产品就可以实现。以前一些3D设计软件的加工方式是有一块原材料,然后一点点地把不要的部分去掉。但我想以后以Autodesk为代表的设计软件企业应该更多地去参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这样对制造业会很有帮助。”

从ERP到ERS

近年来哈电集团面临转型困境。一方面,从传统发电设备市场看,国内电力供应能力已经出现富余,新开工电站项目大幅下滑,常规火电机组、水电机组的市场订单下降,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优化电源结构、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新能源设备市场异军突起,要求设备企业迅速转型。

在苗立杰看来,软件的应用可以让企业的效率大量提升。苗立杰表示,如果要量化的话,对于那些原来没有相关技术的企业作用明显,可以提高40%。“比如说以前要用100个小时完成的工作,现在只用6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工时的缩短,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市场。他补充说:“40%是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做出的判断,事实上,其对缩短产品周期的积极影响大得不得了,起码是两倍、三倍。”

但设计仅仅是制造类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哈电集团下一步要做的还有更多。哈电集团总经理邹磊曾公开表示,哈电集团下一步将实现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做到科技领先、人才领先、管理领先。

根据苗立杰介绍,哈电集团的信息化主要分为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制造平台三部分。对于一个制造型产业来说,设计出来的产品就会影响生存和运营,也是利益的最大所在。苗立杰反复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设计方面的节省就是最大的节省,相应的设计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在技术平台之下就是管理平台,这方面主要涉及的领域是财务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最后就是企业在制造层面的信息化,在这方面哈电集团已经实现了数控化和智能化。

和众多企业一样,哈电集团在管理平台方面采用的也是ERP系统。这是由一家美国咨询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可以讲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进行供应链协同和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苗立杰认为ERP已经走到了毁誉参半的阶段。用苗立杰的话说,就是“ERP现在到了一个完成其历史使命的时候了”,言下之意就是ERP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苗立杰认为,ERP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是应用ERP的企业成功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两个:首先ERP的发展是伴随着一个个模块成长起来的,而这些模块发展到一定程度是要集成的。但受历史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模块并没有实现集成,比如有的甚至连CRM(客户关系管理)都没有,只是针对MRP(物料需求计划)、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CRM就无法和客户、上下游企业连接,结果只能在一个企业内部应用。其次管理软件与服务供应商在进行模块集成时贪大求全,不是考虑如何将企业现有的模块合理集成,而是要自己去重新做每一个模块。而且这一通病不仅中国企业有,SAP、甲骨文同样也概莫能外。“什么东西都是用自己的,企业的精力够不够、时间够不够,ERP企业这样去集成,是不是每一个都是最优的?”苗立杰表示,“不一定。事实上企业间如果搞协同,可能会更好一些。”

根据哈电集团的信息化实践,苗立杰提出了一个新名词ERS(企业资源协同)。他说:“ER大家都知道了,关键是这个S,其重点在于协同,只有企业间开放协同,才能一起把ERS做起来,而这现在也符合协同创新的理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哈电集团查看更多>发电设备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