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人物正文

又是一年清明时

2013-04-08 10:09来源: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满洲里检修工区作者:朱爱玲关键词: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感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季芳草绿,清明时节的北国边城,我们无法体会古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凄寂的意境。故乡印象中的清明节常常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另一种景象,今年的清明节家乡的天气会如何呢?我潮湿的思绪被春风夹裹着、旋转着飞回了那梦牵魂绕的故乡—根河市,飘过大山,撒入林间,来到了父亲的墓碑前。

我亲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那年父亲76岁,因癌症医治无效,在与病魔抗争了3年后,在那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离去了,带着种种不舍与牵挂,离开了他关爱的亲人,一个人静静的躺在了故乡的大山里,陪伴父亲的是家乡秀美的山林和清清的小河……8年里,我的脑海里常常闪现这样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没有了父亲的人。从那时起,我知道我再也没有机会喊一声“爸爸”了。

记得父亲在世的时候,常给我们兄妹几个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父亲的老家在山东蓬莱,爷爷在父亲8岁时因病无钱医治,撒手而去,留下了裹着一双小脚的奶奶和年幼的父亲兄妹五人。家里常常弄得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境况。特别是五荒六月天,全家更是饥肠辘辘,没办法,奶奶每天带着年幼的叔叔、姑姑沿街讨饭,父亲则给地主家放牛,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一次地主家的牛受了惊,牛角顶到了父亲的右脸,父亲的右眼睛下面从此流下来一个像酒窝似的坑,每每讲到这里时,父亲总是心情低落,有时竟久久无语。父亲的童年是凄惨和饥饿的记忆。解放后,父亲跟随老乡一路逃荒来到了东北,参加了建设祖国边疆的工作。再后来遇到了母亲,生儿育女,父亲在41岁时才有了我,也许是从小缺少父爱的缘故,父亲对我们兄妹格外的疼爱。有好吃的东西总是平均分成6份分给我们兄妹。他常对我们说:“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再大的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我们上学、参加工作直至结婚生子,父亲始终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忙碌着,看着我们一家家过着幸福的日子,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父亲的一生平凡朴实,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对儿女没有任何苛求,总是说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只要你们过的好,我们做父母的也就放心了,父亲即使生病了,也从来不让我们陪着,就是在弥留之际,也总是怕我们耽误工作,清醒时就催我们去上班。

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过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一切都恍如昨天,父亲包的饺子似乎已经热气腾腾地摆在我的面前,父亲蒸的馒头似乎还在我口中唇齿留香,父亲温暖的手似乎还在牵着我的手,当我回过神来,才发现那一切都已经很遥远。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是一座刻着父亲名字的冰冷墓碑;心存感激的行动,永远都只能是祭奠了。清明节又到了,点燃一柱心香,遥祝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但愿那个世界里没有饥饿和寒冷,不再有病痛带给他的折磨。如今我唯一能给他一点慰籍的报答,便是塌实工作,诚实做人。

逝者长已矣,他人亦已歌。把悲伤和感怀留给过去吧,日子还要向前看,珍惜眼前人和现在的生活,才是父亲希望看到的。

作者: 朱爱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查看更多>感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