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托口十年 托口水电站移民深度调查

2013-04-24 09:16来源:中国能源报 胡学萃关键词:水电工程水电站水电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托口古镇

托口新集镇

4月的沅水,刚刚摆脱了春寒,逶迤在湘西阴雨连绵的天气里,静静流淌。沅水的春天似乎比别处来得更早,沿江两岸的油菜花这时已凋谢多半,不远处的吊脚楼,屋顶的一袭炊烟,伴随着偶尔几声鸡啼和狗吠,让人觉得时光似乎在这里刻意放慢了脚步。

就在这条河上,一座被称为流域收官之战的水电站,因一个千年古镇的搬迁十年建设至今未能下闸蓄水。原本定于今年2月28日的下闸蓄水目标,一度挪到4月底。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有消息传来,下闸日期将再次延迟到今年9月。

托口十年,移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与业主之间的博弈从未间断。托口十年,几乎与我国关于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同步。农村和集镇有关土地与户籍的历史遗留问题,又遭遇了《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出台之后民众维权意识的急遽增强,移民在关乎切身利益的补偿标准问题上锱铢必较。

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难以逾越、一方面是地方维稳的巨大压力,参与工作的各方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工作方法和技巧有待完善,一时间各种矛盾纵横交错,让地方政府焦头烂额。

“托口水电站建设十年,光各路记者就来了无数,真的假的都有。”托口水电站所在地湖南省洪江市一名官员在电话里这样对记者说。托口移民问题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

收官之战

当记者沿着7公里新进镇公路到达托口新集镇时,托口刚下过一场雨,随处可见正在修建的房屋,建筑材料、灰渣和泥水将6米宽的路面拥挤得更为促狭。当地人俗称“慢慢游”的跑客三轮车在道路上摇晃着行进,遇到上坡,“慢慢游”便发出震耳的怒吼,车尾喷出一股铅灰色的烟。

从2012年开始,这里的居民每天都能听见不时传来的鞭炮轰鸣:又有人搬家了。尽管对补偿标准有诸多不满,托口移民仍在2年的时间内建起容纳1万人的新集镇的雏形:平均建筑在4层楼的进镇公路4条街、镇政府周边的“中心广场”已经极具人气。

托口水电站,被称为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凌电力”)在沅水水电开发的收官之战。电站由沅河镇清水青主坝和托口镇王家坳副坝以及两座发电厂房、引水系统和通航建筑物组成,正常蓄水位250米,总库容12.49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83万千瓦,总投资63亿元。截至目前,五凌电力在托口水电站付出的投资实际已超过95亿元。

托口水库淹没涉及湖南省洪江市、会同县、芷江县和贵州省天柱县共46504人(湖南省40555人,贵州省5949人),其中最大规模的搬迁集中在托口盆地(2.4万人)。

按照湖南省怀化市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25日,托口水电站规划搬迁安置的40555人中,完成开工建房的已有32586人,占比80%;完成建房搬迁的26309人,占比65%。

据洪江市托口水电站移民协调指挥部(以下简称“洪江市移民指挥部”)相关人士透露,托口镇7000多户中,已有5000多户搬迁完毕,剩下的2000多户多为集镇的商铺经营者。正是这2000多户商人,让原定的下闸蓄水时间一拖再拖。

3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关于托口水电站下闸蓄水讨论会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规总院)出具的意见是:按目前移民搬迁的进度,4月底下闸可能性不大;基于此,两省加快进度,今年9月下闸是可以实现的。

“主要是贵州天柱县工作滞后了一些,近6000人一个都没有搬。”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南院”)托口移民副设总李金平这样对记者表示担忧。

然而,即便是搬迁相对超前的托口2.4万移民,也因为湖南省政策不统一、移民对补偿标准不满意等问题,仍然僵持。

4月8日,怀化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晖主持召开托口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调度会,提出三个“确保”:确保库区安全度汛、确保库区社会稳定、确保托口水电站今年9月下闸蓄水。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2003年10月20日,洪江市人民政府发布停建令,要求在托口盆地海拔250米以下的地方停止建设。随后,“托口水电站移民协调筹备处”成立,全面负责托口水电站的移民安置协调工作。

托口老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认为,这对于改革开放后因水路交通优势不再而沉寂多年的托口来说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看到实际操作后,移民们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托口的房屋,大部分是木结构,补偿出人意料的低,只有168元/平方米。”长期关注移民安置补偿问题、曾任托口镇两届人大代表的朗溪村大巷子组组长王雪峰告诉记者。

停建令之后,主坝工程在沅河镇清水青村展开。清水青历来偏僻,该村一切为了修路,对于利益诉求并未多加考量,清水青的工作几乎没有遇到阻碍。

2004年,洪江市移民指挥部正式挂牌。当工程进展到副坝所在的托口镇王家坳村时,情况变得不同了。

王家坳自古就是进出托口盆地的交通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当王家坳移民听说要拿清水青的标准来补偿他们时,就不干了。

“由于当时所有的补偿都没有正式文告,让人无法掌握确切的补偿数据。这时候的补偿就像商家谈生意一样诡秘,今天和这家谈是一套说法,明天和那家谈又是另一套说法。”王雪峰直言,这时老百姓开始了攀比。“每个人都盘算着只要自己拿得比别人多就好,至于自己到底拿到多少、别人拿到多少根本不知。”这种信息的不公开和不对称,在最初虽未引发大规模直接冲突,但从此埋下了隐患。

2006年,托口水电站因“非法征地”而停工。2008年4月,托口水电站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一年之后,托口水电站复工。

按照规划,洪江市政府需要征收朗溪村晓阳山一带作为托口镇新址,征地涉及朗溪村8个村民小组。在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上,托口项目监理方——湘怡监理部代表张宗棠承诺:“这个(现在的)标准只是暂时的,大坝复工以后肯定要调概,所谓‘调概’,就是大幅度提高补偿标准。”

因为这个“调概”承诺,尽管在修路征地方面出现了小规模阻工,都没有影响大局。2009年9月25日清水青主坝开工,在答复移民关于“调概”的疑问时,洪江市移民指挥部否认了“调概”承诺:“调概除了省一级政府有权外,谁都没有权力敢表这样的态。”

托口移民被此举激怒,“不仅是移民,还有我们基层干部也感觉受到了极大的欺骗。”一位乡村基层干部对记者说。矛盾一触即发,最终酿成2009年10月24日的群体性事件,托口移民与主坝施工队展开武斗,从中午持续到晚上12点人群才散尽。

2009年11月17日凌晨1时左右,洪江市公安局通过事件现场录像,将朗溪村村民代表李培凤,村民杨志慧、危善容,及其他村村民刘志丽、刘元等共11人以“聚众扰乱社会罪”逮捕。

“10·24”成为托口移民安置工作进程的重大转折:一是洪江市于2010年正式出台《托口水电站(湖南部分)移民安置补偿标准》;二是洪江市派出大量工作组进驻托口现场工作。

据了解,自2010年首次出台补偿标准至今,洪江市已就补偿标准作了两次调整。其中2012年8月17日【2012】77号文,主要针对房屋补偿单价做了上调。最近的2013年3月26日【2013】1号文,除对2006年停工后的新增人口和实物量予以认定外,将移民房屋在77号文单价基础上再提标15%。

尽管如此,移民认为逮捕行动极大地伤害了托口人民的感情,从此托口移民陷入僵局。

“工作组一来,老百姓就说:‘你别跟我说,我怕抓。’现在工作组驻扎在这里3年了,几乎无法沟通。愿意搬的都自动搬了;不愿意搬的,怎么做工作也没用。”王雪峰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工程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