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内陆核电,不是“应该上”,而是“必须上”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将“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建设、并将桃花江核电站列为首个内陆示范核电站”作为全团建议提出。同时,湖南省党委书记徐守盛表示,“核电是清洁、安全、卫生、文明的能源,其可为湖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5月8日至10日,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6位院士在湖南进行科普活动时,也向公众表达出了“核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湖南需要核电,也合适建设核电”的倡议意愿。
暂时“沉寂”的内陆核电再次在公众的视野中升温,并逐渐成为2013年年初能源领域的热点。借助“两会”这个万众瞩目、“一字千金”的国家议政平台,提出关于内陆核电的“一号建议”,不难看出湖南对于发展内陆核电的坚定与决心。而这份决心,正是出于湖南对电力能源的急切诉求与理性规划。
据了解,湖南煤炭资源年产量不到全国的2%,火电发展受到煤炭产能和运输通道的制约,此外,湖南水电已基本开发完毕,同时,电网水电装机比重接近一半,水电产能季节性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网运行。湖南省的“两会”建议中也指出了这个能源困局: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高,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不具规模,煤电发展前景不大,水电可开发容量殆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而来自官方的一份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湖南省需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将在2000万千瓦以上,电力缺口巨大,而预计到2015年,69%的能源供给需由省外提供。
在5月9日于长沙会见“院士湖南行”科普代表团时,湖南省常务副省长陈肇雄向记者更为直观地讲述了相关的能源需求。陈肇雄表示:按照湖南现在的发展速度,五年之后,将达到发达省份广东如今的水平,从外省市“调煤入湘”或省内水电再扩容均有难度,湖南必须依靠核电的补充,“要自己发电”,才能满足用电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面临能源短缺、急需核电发挥效用的,不止湖南一个省份。同属中部内陆地区的湖北省及其他省份对于核电的“热望”一样急切。湖北能源集团董事长肖宏江今年“两会”时也呼吁“内陆核电应该上”,为此他也递交了一份呼吁重启内陆核电的提案。而纵观眼下的中部发展规模和态势,内陆核电已不是“应该上”,而是“必须上”。
早前,电力业内曾热议“输煤好还是输电好、天上走(特高压输电)还是地上走(修建铁路运煤)”等问题,对此,陈肇雄也道出了湖南的“尴尬境遇”:省内水电汛期时水储不下来,省外向湖南输电时湖南地方送电网线有些承受不了;而燃煤除了运输问题,其排放的废气也容易造成雾霾天气。如何科学地应对能源结构补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危机,是除了寻求能源供给之外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据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不管是“天上走”还是“地上走”,能源的损耗都很大,往往事倍功半,都不“好走”。
在安全的前提下,慎重选址、就近建设核电站作为性价比最好的能源供应方式,正渐成共识。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从核电产业自身的规模布局上看,中国的沿海核电建设已趋于饱和。中国核电的下一站空间,必将是内陆核电。参照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目前全球在运442台核电机组中,内陆核电机组总共有220台,占比为49.8%。其中美国共104台机组,内陆核电64台,占美国所有核电机组的61.5%,法国的内陆核电占比比美国更高,为69%,而乌克兰全国共有19座核电站,全部建在内陆。
可以说,内陆核电是全球核电产业中的主力厂址,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已得到世界各个核能国家的充分认可,而根据中国的核电发展相关规划,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这其中,内陆核电从“零的突破”到形成规模效应的价值空间,也将更为可期。
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安全特征完全相同
“中国能确保内陆核电站的安全”,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核电业界的共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世界核电站厂址按滨海、滨河、滨湖划分为三大类,而国内习惯上将国际上称为滨河和滨湖厂址的核电站通称为内陆核电站。据相关数据统计,作为世界第四长河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沿河建有32台核电机组;法国的8条内河两畔,像塞纳河等,都建有多座内陆核电站。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电建设上,并不存在内陆核电和沿海核电两个标准之说。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介绍,国内外对内陆与沿海发展核电的要求没有本质差别,无论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各主要核电国家还是我国有关核安全法规要求,对滨海核电站和内陆核电站在安全目标和评价准则上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任何国家和组织对内陆核电站提出过非同一般的特殊要求。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相比沿海核电,内陆核电站建设中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主要有:液态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控制、人口分布与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散热系统运行的影响、大件运输条件、水资源论证和安全厂用水源设置等。
不过,这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是内陆核电在建设上要留意的一些工程细节和规划事项,并不意味着风险巨大,更不意味着不可解决。李冠兴表示,只要在选址阶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评价,并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就完全能够确保最终选定厂址满足有关法规和建厂条件的要求。
而这些标准,包括依据不同的水文条件、地址环境等区域差异对选址、冷却等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等,在中国开始酝酿内陆核电建设之初就已充分考虑到,并被视为“事关一切的头等大事”来对待。以湖南桃花江核电站为例,从规划到勘查再到最终的厂址确定,历经了十几年的商讨和论证,以安全为首要前提,“内陆第一核电站”才姗姗“落户”桃花江。桃花江核电站所处的位置,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低,居民稀少。此外,桃花江核电厂址所在地常年静风频率高达36%,纵使发生核电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随风扩散几率也较低,污染范围不会严重扩散。据湖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核电顾问吴慧全透露:桃花江核电项目做了充分的安全考量,我们甚至设想过万一三峡垮坝该如何来应对。如今,“桃花江核电站是不可多得的内陆核电厂址”已是核电界不争的事实。
除了厂址的谨慎考量以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时刻“把关”,我国内陆核电站所采用的AP1000技术也是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保障。据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内陆核电站均采用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绝不会发生类似于福岛的核事故。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故,核电站都能确保反应堆安全壳的完整性,确保无放射性物质向厂外泄露,确保事故对公众和包括水资源在内的环境不造成危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现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的业内专家周大地在谈起内陆核电安全保障时则认为:在某些方面,我国采取的标准比国外部分新建电站的要求还要严格。“而且,国外很多内陆核电,即使运行了几十年,目前仍可继续安全平稳运行。现在有些人对内陆核电有所担忧,其实,沿海、内陆不应该有重大的区别,尤其不应该说沿海的比内陆的更安全,在核电安全判断标准上,这是一样的。”
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能源需求的缺口,厂址选择的慎之又慎,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内陆核电打开了广阔的未来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当下的内陆核电来说,现实远未是“最好的时代”,等待的焦灼与突破的努力,也许还将伴随内陆核电人一段时间。好在,这并不是“失望之冬”。即使遭遇突然的“降温冰封”,内陆核电人依然埋头苦干,蓄势待发,时刻准备着“东风回暖”。
桃花江核电站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虽然开工“路条”的释放时间还没定,但桃花江核电站的开工准备工作一直未停。“桃花江人依旧具备刚开始创建厂址时的那股苦干精神与闯劲,我们并未泄气,依然坚持高标准的前期工作,不抛弃,不放弃。”目前,桃花江核电站的主要工作是对已建设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前期工程不因暂时停工而损坏或质量降低,“我们的标准是,拿到‘路条’的当天,就可以开工。”
据悉,桃花江核电站厂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施工单位需要的零件加工车间和生活区也已建设好;长周期设备的排产,大型锻件的储备,正在按计划进行中;一条重件道路和一座钢制安全壳拼装厂房也已在施工现场待命。同时,一些超常规尺寸设备的运输线路已敲定落实并获专业评审认可,开工时的大型设备运输应不成问题。“桃花江人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不松懈,把该做的、能做的都做到最好。”而桃花江核电站的一个科研项目,更让记者惊讶。据介绍,桃花江核电站的水排放已严格按照国标设计,但“目前我们的科研已取得突破,这个突破,将使得桃花江核电的水排放标准远高于国标标准。”在项目未真正开工便获得这样的科研业绩,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并不多见。
除了桃花江核电站项目内部工作人员的“不抛弃不放弃”之外,在院士到访桃花江核电站时,核电站所在地益阳市桃花江县的市县政府都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首家内陆核电站在益阳安家落户,这是全市上下矢志不渝的目标,益阳市将认真做好支持核电、服务核电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的工作,把益阳打造成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应该说,此刻的内陆核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内陆核电已准备好,而‘解冻放闸’,不是有无问题,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间,虽尚无定数,但应不会太久,毕竟,发展内陆核电,是理性的选择,也是必然的事情。”
科普先行,赢得民意
在内陆核电业自身积蓄发展力量的同时,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点是公众的参与,这是内陆核电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元素。而如何突破公众的心理关口,一直是核能科普常谈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在“舆论定天下”的发展图景中,内陆核电产业更需公众支持和民意空间。
曾有人戏称:“核电发展对公众而言,第一是科普,第二是科普,第三还是科普。”核能知识的缺乏或者科普的“效度不到位”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让许多民众对内陆核电心存忧虑。内陆核电要“两条腿协调向前跑”,一是技术上的自我完善,另一个则是公众对于核能的认可程度,不管是哪条腿出了毛病,都将直接影响“路是否好走,是否走得长远”的问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特别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
值得业界高兴的是,包括中国核学会在内的核能行业相关机构,通过各种途径,以多元化的方式,为科普工作积极作为,不懈努力,为蓄势待发中的内陆核电赢得了公众的逐步认可与民意的支持流向,稀释了“核恐慌”的生发与蔓延。据记者了解,此次由中国核学会组织发起的院士湖南行科普活动,院士人数为历年之最,可谓“影响力之行”。6位院士深入浅出的核能知识普及和解答,为公众带来了“发展核能与信任内陆核电的信心”。
而科普早已是核能行业的“常规动作”。据中国核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会也将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继续为内陆核电的发展壮大凝聚各方共识。
中国内陆核电已做好准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内陆核电将迎来水到渠成的时刻,开启中国能源格局的新篇章,也将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广核近日发布台山核电站HQT厂房改造工程招标公告,该项目规模为台山HQT厂房拆除及改造工程,改造区域为原厂房HQT1021ZL-、HQT1020ZL-。招标内容与范围包括本工程范围为HQT厂房拆除及改造工程,改造区域为原厂房HQT1021ZL-、HQT1020ZL-。改造主要工作包括原设备及屋面墙面拆除、墙面加高、屋面钢结构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二#x2014;#x2014;党建引领党建引领,阔步新篇。十载春华秋实,国家电投资产规模从7738亿元跃升至1.9万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2.7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3.08%,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征程中书写央
近日,全国各地迎来高温天气,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期,中国广核集团作为能源央企,积极部署迎峰度夏相关工作,保障电力稳定供应。2025年上半年,中广核在运清洁能源项目累计上网电量约1861亿千瓦时,其中,在运核电机组总上网电量约1133.6亿千瓦时,境内在运新能源项目总上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境外在运
近日,哈电集团重装公司承制的2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顺利完成交付,启运至我国南方某核电厂。此次交付的设备是重装公司成功制造的第5台和第6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标志着重装公司已具备三代核电CAP系列蒸汽发生器批量化制造的能力。此次装备交付引发广泛关注,央视频、河北日报等主流媒
7月14日10时2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该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厂房成功封顶,工程建设正式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核电站穹顶是反应堆厂房的关键安全屏障,对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至关重要。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整体呈双曲面壳体结构,由钢板
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以下简称综合评估),高度肯定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的多项良好实践和良好业绩,并于评估结束后举办联合新闻发布会。综合评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同行评估之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爆发,让日本核电产业迎来转折,这场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灾难,让日本对核能的态度从依赖转向审慎。事故发生后,5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几乎全部关停,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30%骤降至接近零,政策层面也确立了“尽量减少”核能使用的导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范珊珊)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7月18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宁夏固原彭阳2x660MW机组工程获批开工近日,固原彭阳2×660MW机组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及开工申请已获正式批复。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宁夏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关键跨越,意味着项
华能霞浦核电有限公司压水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相关文件咨询及审查服务项目【重新招标】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7-2-241)项目所在地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1.招标条件本华能霞浦核电有限公司压水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相关文件咨询及审查服务项目【重新招标】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二#x2014;#x2014;党建引领党建引领,阔步新篇。十载春华秋实,国家电投资产规模从7738亿元跃升至1.9万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2.7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3.08%,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征程中书写央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7月14日10时2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该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厂房成功封顶,工程建设正式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核电站穹顶是反应堆厂房的关键安全屏障,对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至关重要。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整体呈双曲面壳体结构,由钢板
上海电气承建国内最大气相聚乙烯反应器就位近日,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收到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管理部的一封感谢信,对其承制的中石油首套国产化工艺气相法全密度聚乙烯装置四台超限容器的高质量交付、顺利安装就位,表示高度认可与感谢。该设备总重529吨,高度44.5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1日,商务部消息,英政府公布基础设施十年战略,计划投入至少7250亿英镑。其中包括英国能源公司将投资建设英首个区域性氢气运输网络和储能设施,推动战略性输电网络建设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原文如下:据英国政府网站消息,英政府6月19日发布基础设施战略,计划在未来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7月7日至2025年7月11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新机组投产7月6日,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首台8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厂以“火风光储”总装机6400兆瓦,为迎峰度夏期间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7日,中国核电发布2024年四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内陆核电目前尚无明确时间表。预计“十四五”不会放开审批,对内陆核电还是以保护厂址、继续研究为主。
我国各地区发展基础与发展条件差别极大,电力作为碳减排的主战场,电力碳排放如何在各地区进行分解将对利益格局调整产生重大影响。(来源:中国电力作者:冯君淑伍声宇吕梦璇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锚定在发展中促进区域相对平衡,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电力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行导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5日,湖北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咸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件提出,支持风电光伏本地消纳制氢,提前布局新型储能设备。加快通山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3000兆瓦以上。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壮
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11月15日发布《咸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等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不少于30家,省级不少于50家,绿色产品5个,绿色园区3个。咸
核电特点鲜明,是重点地区电网的坚强韧性低碳电源支撑,发展核电对优化能源整体布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下核电将发挥其独特的保障作用。核电既是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内低碳转型的主要本地电源,可有效助力煤电减量化发展,也是满足占比约40%~60%的基础电力负荷需求
我国核能工业水平目前在全球处于总体领先地位,工程建设经验和人才资源丰富。现有的压水堆核电站运营安全纪录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岁末年初,国内外核能领域的消息不断。2023年12月1日,在阿联酋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40余个成员国共同发表《净零需要核能》声
12月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国电力工业史—核能发电卷》(以下简称《核电史》)。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出席并作讲座。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申彦红,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中国核能行
1公斤铀235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1700吨原油。一座百万千瓦的核电厂每年需要补充核燃料仅30吨,而同样容量规模的燃煤机组年耗煤量约300万吨。“双碳”目标下,作为安全、高效、稳定、可大规模应用的清洁能源,核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核能将扮演怎样
党的二十大将能源资源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作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要求。“能源高质量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温枢刚
政策国家发改委:持续深化电力等行业体制改革国家发改委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明确了2023年主要任务,深化财税、金融、资本市场等领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油气、电力、铁路等行业体制改
党的二十大将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能源保障。全国政协十四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