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市场正文

节能服务公司备案率达76.9% 产业或将“由乱而治”

2013-06-05 17:0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变频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赵明表示,通过备案只能表明企业具备申请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的资格,至于能否申请得到,取决于有没有好好做项目,项目符不符合国家的要求。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取消了17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资格,并收回了财政奖励资金,而去年也取消了15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资格。

“这表明备案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国家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一个措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不踏实地做好项目,只是炒作概念,盯着扶持资金,这样的企业势必被剔除,”该人士称。

产业整合不可避免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4175家,从业人员达到43.5万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1年412.43亿元增长到557.65亿元,增长35.21%,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828.3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570.9万吨。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企业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而根据相关规划,到2015年,国内节能服务产业大军中将出现年产值达5亿元的企业50家,年产值达2亿元的企业100家,整个节能服务产业年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批节能服务公司成长起来,具备了由单一节能到综合节能的能力,无论从技术方案还是融资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但节能服务产业整体水平面对中国巨大的节能市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服务质量方面仍不能满足需求。

“部分用能单位计量、统计等不完善,造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够规范,甚至出现个别弄虚作假骗取财政奖励资金的现象。不少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小,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合同能源管理成熟经验,融资能力不强,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等。产业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业内人士称。

“节能服务产业的入门门槛低,以致长期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眼下,节能服务产业的整合已悄然展开,这种整合会使具备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迅速做大做强,从而使产业更加有序发展。”深圳的一家节能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北京一节能服务公司负责人则表示:“主管部门也有意推动节能服务产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从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持续发展。”

北京嘉华咨询顾问公司行业研究员王晓麟分析认为,节能服务企业的兼并重组会呈现以下趋势:一是资金依托型公司与技术依托型公司的整合,让技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资金有更多的市场机会。二是技术依托型的公司与市场依托型的公司加强合作,通过成立项目公司等形式快速落实节能项目,真正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三是资源整合型的节能服务公司开始出现。(记者 张子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合同能源管理查看更多>节能服务查看更多>变频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