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煤制芳烃:煤化工的新机会

2013-07-08 15:23来源:能源 范珊珊关键词:煤制芳烃煤化工煤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芳烃正成为沸腾的煤化工产业中又一个庞大的资金池。中国的煤制芳烃大化工距离成型还有多远?

今年初,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在华电煤业陕西榆林煤化工基地试车成功后,拜访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魏飞的企业络绎不绝。作为项目的参与者,魏飞感受到了业界对于煤化工的热情。

“这几年煤化工火热,大家都在寻找项目,煤制芳烃是新生事物,虽然刚刚完成中试,离大型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前来问询、感兴趣的企业非常多。”魏飞兴奋地说。

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掀起了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热潮,一批企业从中斩获路条,既包括传统的石油化工企业、也有新的进入者,其中以煤制烯烃和煤制气最为主流。

以煤制烯烃为例,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已投产两年多的时间,为后来者积累一定经验,并催生了煤制烯烃的升级示范项目。正是看中了神华取得的成功和可观的利润,煤制烯烃项目吸引了很多企业的投资兴趣。伴随着一个个巨型项目的落定,这些在世界范围内尚属空白的大型装置也带来新的问题。

德勤去年发布报告称,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烯烃年产能至少可达5600万吨。一些新建MTO(甲醇制烯烃)项目存在不确定性,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烯烃产能规模。考虑到新建产能的规模和需求增长放缓的压力,未来几年烯烃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这样的预言在业界也得到了证实,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称,从目前在建的烯烃项目看,总产能超过我国烯烃的消费量,烯烃过剩已成必然。

如果烯烃产品的供需关系出现变化,动辄上百亿投资的煤制烯烃项目魅力就大打折扣。意识到此种情况的投资者们,开始寻找新的机会。那么,煤化工发展进程中还有哪些机会等待被开启?

后起之秀

煤制芳烃,不失为一条新的尝试路径。

据介绍,我国高质量芳烃产品的生产主要来自石油技术路线,由乙烯裂解生产芳烃产品。随着对芳烃需求的日益增长,作为芳烃生产原料的石油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短缺局面,已成为制约我国芳烃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芳烃为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目前我国年消费量超过2000万吨。是化纤、工程塑料及高性能塑料等的关键原料,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器产品、移动通讯等。

目前芳烃97%以上来源依赖于石油原料,由于受到产能影响,多年来对外依存都接近总需求量的50%。芳烃产品中产能最大、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对二甲苯,2012年的产量是773万吨,表观消费量1382万吨,自给率55.9%。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煤制芳烃技术将是继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之后的第四大新型化工技术,在未来几年成为新型煤化工行业的后起之秀。

“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已经将石油化工领域‘三烯三苯’格局打破,将页岩气作为原料生产烯烃,产品大部分是乙烯,丙烯很少,几乎没有芳烃。造成了国际上芳烃价格的上涨。未来十年内芳烃还会处于紧缺状态,5-6年内价格还会上涨。”魏飞介绍说。

而企业对于煤制芳烃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未来可期的利润。

据悉,华电陕西榆林煤化工基地年内全面启动,建设百万吨煤制芳烃示范装置;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化二院)正在合作研究固定床甲醇制芳烃技术;河南煤化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也在合作开展甲醇制芳烃技术研发。

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芳烃的诱惑力高于烯烃,然而,实现工业化并非易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芳烃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气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