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煤制芳烃:煤化工的新机会

2013-07-08 15:23来源:能源 范珊珊关键词:煤制芳烃煤化工煤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高门槛

煤制芳烃的技术路径是,煤炭经洁净煤气化后生成合成气,合成气转化为甲醇,甲醇进一步转变成为烯烃、芳烃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烯烃一样,芳烃的生产也是依托甲醇为中间平台。因而,目前在国内对于煤制芳烃的探索关键还是对甲醇制芳烃技术路线研发。

在魏飞看来,这是一个深度转化的过程,对芳烃装置要求高;同时技术上催化剂失活度难以掌握。

事实上,清华大学对于煤制芳烃技术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看来,当时也没想到芳烃市场情况如何,只是从未来中国发展战略安全的角度考量的。

据金涌回忆,几年前,芳烃和烯烃价格接近。由于烯烃主要存在形式是气体或液化气,运输不便,需要做成成品才能进口,而芳烃本身是液体比较容易运输,因而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烯烃。

两年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程规划院对煤制芳烃和煤制烯烃做了一系列的经济技术评价,在原料使用上,都是3吨甲醇生产1吨产品,由于芳烃不需要生冷分离,相较于烯烃投资略低,经济效益稍微好一些。

时至今日,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彼时比较基础是烯烃价格和芳烃价格接近,而现在芳烃价格已经远远高于烯烃。

2013年1月13日,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实现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第一次投料原料甲醇转化率高于99.99%,油相产物中甲基苯(主要指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的含量达到90%以上。

令金涌颇为自豪的是,这项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核心流化床装置操作非常平稳、弹性大,连续化与自动化程度也很高,甲醇可以实现完全转化,并副产大量氢气,工艺废水不含氨氮,废气不含硫氮。

对他而言,下一步的任务是将工业试验装置大型化。“虽然已经中试成功,很多企业也想将其放大,但我们还是希望稳健发展,逐步扩大规模。”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程规划院院长顾宗勤看来,煤制芳烃工业化进程中,尚有甲醇制芳烃反应器设计和放大、反应热平衡和工程优化、对二甲苯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等关键技术有待解决。

据魏飞介绍,从目前技术进展情况来看,建设一套从甲醇做起的芳烃工业化装置,最快也需要2-3年时间。“石油化工原料占得比例不高,基本是六七吨煤做一吨产品,固定资产投资和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较高,其中煤气化到甲醇阶段投资相对高。况且,生产放大过程的每一步都有风险,我们的研究提供工程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经验,交给设计院进行工业放大。”

事实上,石油化工发展到大型工程都要花费几十年时间,上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乙烯裂解方法生产芳烃,才发展到现在整套100万吨比较大的规模。

“对于煤制芳烃项目而言,一窝蜂的上马项目很不合理。特别是一些非化工企业的介入,大化工模式和其它行业的磨合还有待时日。”魏飞提醒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芳烃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气化查看更多>